衡水中学第九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衡水中学第九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0 届高三下九调研考试语文 (150 分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服饰作为生活中绝不可缺的一部分,是文化,也是“史书” 。它不仅仅是种物品,一种 象征,更是人本身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潜意识之下的流醒, 是人的情感以及自我表现的物质 化形态,承载着亘古久远的社会内涵。封建社会时期,服饰就如同穿着者的身份表,衣着打 扮因穿着者身份、地位的不同,在色彩和款式上有着严格的界限和区别 杨义在其作品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曾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人物服饰做出入木三分的分 析,称她是“洋场社会的仕女画家” 。她以精炼的服饰话语作为模子、将自己对服饰的心得 和爱意铸入其中,冶炼出了传世美文《更衣记》 ,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用色彩的狂欢、服饰的 盛宴架构起来的奇妙的文学艺术世界就像寒暖流交汇形成丰沃的渔场, 张爱玲对服饰热烈饱 满的偏爱撞上她冷漠尖锐的才气,在她对服饰色彩独特的理解中,造就了“衣服狂”与“女 作家”完美、奇妙的嵌合。 (摘编自尚亦《 “衣服狂”与“女作家”的不解奇缘》 材料二: 张爱玲的服饰描写既注重借鉴古代小说略貌取神的表现方法, 又善于使用动态的服饰描 写来体现独特的审美效果,它同时也是渲染气氛、推动故事发展的手段。 她的小说创作的特点之一是服饰描写比肖像描写细致, 这一手法源于向古典文学的借鉴, “古代小说略貌取神的服饰描写, 即常常用简洁、 形象的文学语言来描人物局部的衣着或某 些特定的服饰, 有意识留下一些空白” 中国传统文化创作的最高目标是对象的神韵, 惟其才 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只有“神”才是决定事物性质与发展的本质。 通过某些外部特点去表现人物特质,才能写“活”人物。 《倾域之恋》写白流苏由于香港的 沦陷而在婚姻上取得了传奇性的胜利。 小说中对白流苏的服饰描写省略到几乎没有, 与之相 反,小说中对另一个女性印度公主萨黑夷妮每次出场的服饰, 从披风、 发型到指甲颜色都不 厌其烦地详尽介绍。这样写凸显了两个形象的差异性 : 白流苏的世俗实际,追求安稳生活的 现实心态和印度公主性感诱惑,注重物质享受。 在毁灭一切的战争中,只有白流苏取得了胜利,这正印证了张爱玲的人生 : 安稳的现世 生活是苍凉人生中唯一可把握住的东西。可见,即实寓虚,遗貌取神,以少胜多,会使读者 掩卷莞尔,有会于心。 除了借鉴前人, 她的作品与古典文学中服饰描写的最大区别是充分调动了各种感宫体验, 使铺排式、平面化的服饰描写具有了动感。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红玫瑰穿着的一件曳地 的长袍,是最鲜辣的潮湿的绿色,沾着什么就染绿了。她略略移动一步,仿佛她刚才所占有 的空气上便留着个绿迹子” 。与古代小说服饰描写相比,虽然同样注重细节的真实细腻,但 张爱玲笔下的服饰却更具有现代因素并富隐喻色彩, 作者以对生命和生活的独特体验, 借助 语言反映人物的内心变化, 通过人物主观感受上情感的波动引起的服饰变化, 幻化出内涵丰 富的意象,完成动态性的服饰描写。 服饰描写对小说艺术氛围的营造也起了重要作用。 《半生缘》写曼璐出场时穿的苹果绿 软缎旗袍, 腰际有一个黑隐隐的手印。 黑手印是她不幸命运的象征, 暗示了表面的光鲜掩饰 不住内心的绝望。 提前揭晓的命运结局比未知的悲剧更让人毛骨悚然, 也为整个故事提前抹 上一层苍凉的色彩。 作品通过设置具有悬念的服饰描写去渲染氛围, 使人物一出场就获得了 极大的关注,并引起读者对人物的命运的揣测。 服饰描写还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手段。 除直接写服装外, 作者也注意配饰的描写。 配 饰在张爱玲小说中既是人物行为与性格描摹的手段, 也成为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线索, 它或 鲜明突出、或相对隐讳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摘编自陈龙《论张爱玲作品的服饰描写》 材料三: 消费社会中作为符号的服饰已不仅仅是着装者个性特征的展现, 也有可能是着装者身份 地位、经济实力的暗示。 也许可以通过服饰大致判断个人的社会身份, 却无法洞悉其独特的 风格与个人修养。 服饰,原本是个人意识最为直接的表现, 是可见的自我。 古代社会这样的例子不乏其数, 比如屈原以高冠奇服表达自己的高远志向, 以香草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 魏晋文人以不拘一 格的服饰来表现自己不拘礼法的洒脱个性。 他们借助服饰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格 特征。而在消费社会中的服饰,人们看重的是其品牌效应,是品牌暗示的意义和生活方式, 是借助服饰的符号意义来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 今天的着装已经没有风格,没有个性,服饰已从个性的展现变成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人们的着装目的也不再是展现身体的独特美态, 而是希望对人的等级进行物质性的外在界定, 衣着或饰物成为人们赋予身体意义和身份的重要手

文档评论(0)

156****6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