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梅雨确认与预报着眼点讨论.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淮海雨确认和预测着限点说论 江苏省气象台韩桂荣 2009年5月21日下午 C主要报告内容 ·梅期认识和确定方案 ·预测着眼点和江苏指标 我台对今年梅雨的中期预测 梅期认识和确定方案 研究进展-梅每雨环流背景 (梅雨概念) 梅雨的季风学说(竺可祯,1934) 梅雨静止锋(涂长望、么振生、张丙辰等,30-40年代) “大气环流季节性突变”学说 (叶笃正、高由禧、陶诗言和陈隆勋等,50-70年代) 东亚季风系统(东亚副热带季风和南海季风) (陶诗言、陈隆勋、朱乾根、何金海等,80年代) ·东亚梅雨经圈环流(斯公望,1989) 海温对江淮梅雨的影响 (黄荣辉、钱永甫、杨广基、徐海明等,80年代后) 梅雨与低纬度系统的联系(如副热带高压、台风等) (陶诗言、董克勤、周曾奎等) 梅雨与中高纬度环流的联系(如阻高、东北冷涡等) (陶诗言、何金海、孙力等,80年代后) 研究进展 梅雨确定 (梅雨概念) ·环流形势的季节转换(周曾奎等,80年代) 季风雨带自春至夏的变化(徐群,80年代) 风向、风速和假相当位温(钱国荣,90年代) ·低层逐候336K假相当位温等值线和候降水量 (黄士松、钱永甫,90-2000 ·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钱永甫、张录军等,21世纪) 850hPa经向风差(王亚菲,21世纪) 梅雨季节和梅期(何金海、竺夏英,21世纪) 公认概念 梅雨是一种气候概念,但它更是一种特定的 天气过程,是东亚大气环流季节性调整时的产物 梅雨期的主要环流形势是:副热带高压的脊 线稳定于20~25°N之间;西风带环流稳定,欧亚 中高纬有阻塞形势存在;弱冷空气源源不断地南 下到江淮流域,从而在低层形成切变线,导致该 区域出现连续阴雨天气。 ■江苏 20 安徽 湖 上 入梅0 北海群 反映了 5月1-56-1011-1516-2021-2526-307月 梅雨的 6月 区域性 特点 江苏 湖北 上海 出梅52526-308月 有关省市气象台站和国内有关学者给出的入梅和出梅 时间的概率分布(单位:%) 各种指标的共同点 ·都考虑了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考虑西太平 洋副热带高压120°E脊线北跳位置 考虑了阴雨天气,其天数长短不等,江苏和安 徽只要满足指标,阴雨开始日即为入梅日。 考虑了夏季风北上造成的温度变化,将某层温 度作为指标。 C各种指标的不同点 有的以环流为主,有的以天气为主 考虑出入梅日持续雨日的长短不同 温度作为指标的层次不同 存在的问题 1.仅以持续雨日考虑出入梅不妥 2.以日平均气温持续多少天以上达到某一临界点 后考虑出入梅不妥。 3.选取5站(或某些站)的雨日、雨量作为划定标准 值得商讨 4.高温不宜作为出梅指标。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