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对冠心病发生.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胞因子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发表时间:2011-9-8 8:23:37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推荐   作者:陈冰雪,刘莉,鲍军强,李俊勇,胡波  作者单位:050081 石家庄 白求恩军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摘要】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在各种类型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了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3例及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35例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AMI组和UAP组血清IL6、IL8、ILl0、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AMI组血清IL10、TNFα水平高于UAP组(P0.05);SAP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血清各项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ILl0、TNFα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监测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对于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冠心病;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目前的研究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主要是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形成有关,当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破溃、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闭塞时,则引发急性冠脉事件[1]。近年来,对冠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和破裂机制。研究结果提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常发生于动脉粥样斑块较小、冠状动脉狭窄并不严重的患者,但这些斑块的表面常常存在有破裂或破溃[2]。因此,斑块的稳定性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斑块稳定性的干预性治疗可能成为治疗冠心病新的治疗靶点。我们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冠心病不同类型间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分析其意义,以期为冠心病的斑块稳定性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进一步明确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09年5月于我院住院患者共166例,经确诊后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4例,男33例,女11例,年龄(63.39±11.35)岁;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4例,男37例,女7例,年龄(60.30±7.34)岁;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60.98±l0.75)岁;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59.51±5.92)岁。所有对象均排除心功能不全、急性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周围血管栓塞性疾病、恶性肿瘤和风湿性疾病、急慢性感染以及应用炎症抑制药物者。入选和分类标准: SAP、UAP、AMI的诊断分别依据《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3]和《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4];对照组为不明原因胸闷,经常规检查无异常,可排除冠心病者。各组年龄、性别构成,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和吸烟史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具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心绞痛患者和对照组均于入院后第2天早晨空腹无菌操作下,穿刺肘正中静脉抽取静脉血4 ml;AMI患者于胸痛发生1 h内取血4 ml,静置20 min、4 000 r/min离心,分离血清,置于-20℃冰箱内保存待测。血清IL6、IL8、IL10、TNFα试剂盒由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主要统计指标均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近似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   2 结果   不同冠心病类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AMI组和UAP组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AMI组的IL10、TNFα水平明显高于UAP组。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SAP组比较,△P0.01;与UAP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对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稳定性斑块向不稳定性斑块的转变以及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有多种学说,包括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等。但近来的研究发现,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贯穿于粥样斑块的发生与发展以及斑块的破溃、破裂的全过程[5]。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表面可以观察到大量的免疫和炎性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这些细胞特别是激活的Th1细胞能分泌TNFα、干扰素γ以及IL等细胞因子,介导动脉粥样斑块的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过程[6]。   本研究对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