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复习目标: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什么是地球仪。 2、经纬线的特点,经度和
纬度的划分 3、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 重、难点: 1、东西经度、南北
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课时设置:一课时 课 型 :复习课
复习方法 :比较法、记忆法、归类法 复习内容:
1、地球大小: 地球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平均直径: 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 4 万千米。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呈圆形;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
赤道以北称北纬,“N ”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S”表示。
4、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西称西
经,“W”表示;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东经, “ E”表示。5、地轴:地球自转轴。
6、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7
6、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7、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南北
半球分界:赤道
9、 东西半球分界: 160° E, 20° W
0°经线) 巩固练习)
0°经线) 巩固练习
)
1、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A 正圆球体 B 纺锤形球体 C 不规则球体 D 规则球体
2、由北回归线至南回归线所跨纬度为(
)
A.
23. 5° B.30° C.47°
D.
60°
3、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r r 亠 , - ―n—- 、 . . r .
B.
纬线长度都相等
C .
地球仪上经线有 360 条
D .纬
线指示东西方向
4、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 ( )
A.
0°和 180°之间 B .
20°
W 以西到 160°
E
C.
20° E 和 160° W 之间
D .
20° W 以东到 160°
E
5、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可以找到经度 116 °,纬度 40 °的地点有 ( )
A.1 处 B.2 处 C.3 处 D.4 处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重难点
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复习过程
一、 自主复习(要求:独立阅读课文30 —44页图文资料,标画并整理知识点。)
1、 读图2.2说出地球海陆分布比例。
2、 读图2.6思考以下问题:
(1) 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位置;
(2) 找出赤道穿过的大洲名称;
(3) 赤道穿过哪些大洲的大陆;
(4) 分别找出七大洲周围濒临的大洋;
(5) 分别找出四大洋被哪些大洲环绕。
3、 读图2.7找出亚欧、亚非、南北美洲分界线。
4、 读图2.19说明六大板块的名称。
5、 思考板块运动产生的现象。
6、 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二、 自主复习检测(要求:独立完成)
1、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A、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 %,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 %。 分陆地,
—分海洋。
2、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 (南、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 在—(南、北)半球。
3、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 洲、 洲。
洲、 洲、北美洲、
洲、南极洲、欧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
洋、 洋、印度洋、
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 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
运河
亚洲与欧洲: 山脉、
河、里海、
山脉、黑海、
海峡
4、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⑴喜马拉雅山上发现 化石
⑵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 等人类活动的遗
迹。
⑶荷兰的 (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5、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⑴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 火山地震带
b) 火山地震带
⑵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 板块与 板块、
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 板块与 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 板块与 板块张裂地区。
6、分析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发生后你怎样避险?
三、 小组合作交流(主要交流自主复习检测的答案)
四、 系统总结
五、 课堂达标练习
第三单元世界的气候
一、 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
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 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500题带答案.docx VIP
- 虚拟语气专项练习(附答案).docx VIP
- 深入了解胰岛素PPT课件.pptx
- GB_T 4728.2-2018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2部分_ 符号要素、限定符号和其他常用符号.pdf
-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轻质隔墙施工方案ALC板、NALC板.docx
-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第2课《我们有精神》第2课时说课人教版.ppt
- 2020 生态环境保护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定.doc
- 《高血压危象护理》课件.pptx VIP
- 《GBT 13894-2023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 液位测量 手工法》最新解读.pptx
-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辨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