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适当性义务纠纷实务分析|高杉LEGAL.doc

金融机构适当性义务纠纷实务分析|高杉LEGAL.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融机构适当性义务纠纷实务分析|高杉 LEGAL 作者|谢庆彬(中国民生银行上海分行, 、张怡(中国 民生银行上海分行, *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作者供 职机构及「高杉 LEGAL 」立场与观点,且不作为针对任何 个案的法律意见或建议 * 近年来,金融消费纠纷逐渐增多, 国家层面要求保护金融消费者、投资者的倾向性规定越来越 明显,《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已于 2017 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同年 8 月最高人民法院出 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 “加强投资者民事权益的司法保护,维护投资者的财 产安全 ......引导金融产品提供者及服务提供者切实履行投资 者适当性审查义务、信息披露义务和最大损失揭示义务,依 法维护投资者的正当权益。 ” 在金融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 金融机构违反适当性义务存在承担赔偿责任的较大风险。 在涉及适当性义务的案件中,投资者主要以委托理财合同为 诉由主张金融机构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主张金融机构未履行 适当性义务,以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为诉由要求金融机构承担 侵权赔偿责任。从近年的案例来看,法院对金融机构科以更 为严格的责任和义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金融机构被判赔偿 损失的案例越来越普遍,已经引起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一、 适当性义务及相关法律规范 适当性义务是金融市场上保护 投资者、消费者的重要规定。目前对适当性义务比较规范的表述是《办法》第 3 条:“向投资者销售证券期货产品或者提供证券期货服务的机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本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在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勤勉尽责,审慎履职,全面了解投资者情况,深入调查分析产品或者服务信息,科学有效评估,充分揭示风险,基于投资者的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产品或者服务的不同风险等级等因素,提出明确的适当性匹配意见,确保将适当的产品或者服务销售或者提供给适合的投资者,并对失当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特别突出对于普通投资者的特别保护,向投资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及差别化服务。 ” 以银行推介理财产品为 例,适当性义务主要体现为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 风险认知、承受能力,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提供合适的产品由客户选 择,并揭示相关风险。 目前关于适当性义务的法律规范性文件主要有: 《证券投资基金法》第 99 条:基金销售机构应当向投资人充分揭示投资风险,并根据投资人的风险承担 能力销售不同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 29 条:证券公司从事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销售证券类金融产品,应当按照规定程序,了解客户的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和风险偏好,并以书面和电子方式予以记载、保存。证券公司应当根据所了 解的客户情况推介适当的产品或者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第 11 条:金融机构应当根据 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特性评估其对金融消费者的适合度,合理划分金融产品和服务风险等级以及金融消费者风险承受等级,将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适当的金融消费者。金融机构不得向低风险承受等级的金融消费者推荐高风险金 融产品。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第 37 条: 商业银行利用理财顾问服务向客户推介投资产品时,应了解 客户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评估客户的财 务状况,提供合适的投资产品由客户自主选择,并应向客户 解释相关投资工具的运作市场及方式, 揭示相关风险。 《中 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第 1 条: 商业银行开展代销业务,应当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充分揭示代销产品风险,向客户销售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 金融产品。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述《办法》 ,对适当性义务涉及的相关责任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是规范金融机构适当 性义务的重要依据。 由此可知,适当性义务主要规定于监管部门的规范性文件, 2015 年 12 月 24 日时任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杨临萍在《关于当前商事审判工作中的若干具体 问题》的讲话中提到:相关监管部门在部门规范性文件中对银行理财产品、保险投资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计划、杠杆基金份额等高风险金融产品的销售作出的规定,与法律、行政法规等法律规范的规定不相抵触的,如果 部门规范性文件是限制卖方机构权利或增加卖方机构义务, 可以适用部门规范性文件。相关监管部门的规范性文件与法 律、行政法规等法律规范相抵触的,不能适用部门规范性文 件。 二、诉讼裁判观点归纳 实践中,此类纠纷的典型模式 为:投资者在金融机构购买基金、保险、信托、资管等理财 产品或金融衍生品,遭受损失后,向法院起诉金融机构要求 赔偿损失。按法院判决金融机构是否承担责任,主要可分为 以下四类: (一)判决不承担赔偿责任。 理由一:从事经

文档评论(0)

188****78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