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件:13第十七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ppt

生物化学课件:13第十七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许多抗生素通过抑制肽链生物合成发挥作用 抗生素影响蛋白质合成的作用位点 氯霉素 红霉素 链霉素 P位 大亚基 A位 小亚基 5′ 3′ 嘌呤霉素 四环素族 抑制氨基酰-tRNA与原核细胞核糖体结合 与原核生物核糖体大亚基结合,阻止由转肽酶催化的肽键形成 与原核生物核糖体小亚基结合,改变其构象,引起读码错误 抑制转肽酶、阻断肽链延长 结构类似酪氨酰-tRNA,可以取代酪氨酰-tRNA进入A位 抗生素 作 用 四环素族 抑制氨基酰-tRNA与原核细胞核蛋白体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氯霉素 与原核生物核糖体大亚基结合,阻断翻译延长过程(高浓度抑制真核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 链霉素 与原核生物核蛋白体小亚基结合改变其构象,引起读码错误,使毒素类的细菌蛋白失活。 嘌呤霉素 结构类似酪氨酰-tRNA,可以取代一些氨基酰tRNA的进位,延长中的肽转入此位时容易脱落而终止翻译。对原核与真核生物的翻译都有作用。 放线菌酮 抑制转肽酶,只对真核生物有特异性作用。 抗生素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原理 二、某些毒素抑制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 白喉毒素: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能在肽链 延长阶段阻断蛋白质合成而呈现毒性。 eEF-2 ADP糖基化 eEF-2 有活性 无活性 毒素通常是极低剂量即有较大的作用 修饰酶 三、干扰素 真核细胞被病毒感染后分泌的一类具有抗病 毒作用的蛋白质,可抑制病毒的繁殖。 作用机制: --- 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 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1、干扰素诱导蛋白激酶活化而使eIF2磷酸化而失活 2、干扰素诱导病毒RNA降解 干扰素抑制病毒的作用机制: 由于在mRNA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和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是两种不同的分子语言,所以我们形象地将这种分子语言的转换称为翻译。 * * * 沉降系数(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 用离心法时,大分子沉降速度的量度,等于每单位离心场的速度。或s=v/ω^2?r。s是沉降系数,ω是离心转子的角速度(弧度/秒),r是到旋转中心的距离,v是沉降速度。沉降系数以每单位重力的沉降速度表示,(the velocity per unit force)并且通常为1~200×10^-13秒范围,10^-13这个因子叫做沉降单位S,即1S=10^-13秒.沉降系数越大在离心时候越先沉降。如血红蛋白的沉降系数约为4×10^-13秒或4S。大多数蛋白质和核酸的沉降系数在4S和40S之间,核糖体及其亚基在30S和80S之间,多核糖体在100S以上。 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S实际上时常在10的-13次方秒左右,故把沉降系数10的-13次方秒称为一个Svedberg单位,简写S,量纲为秒。 被离心物质所受到的离心力与该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离心角速度平方以及旋转半径呈正比关系。离心力越大,被离心物质沉降得越快。 * * * 虽然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是由它自身的氨基酸序列决定的,但并非所有蛋白质都能自然折叠到其自然状态(英文:Native Status,即蛋白质能发挥其功能的最终状态),很多蛋白质的折叠或者是在高温失活后(即所谓的热休克,英文:Heat shock),都通常需要分子伴侣的协助达到或恢复到其自然状态[6]。其实,分子伴侣并不是只在热休克时才出现的,它们一直存在于细胞内。蛋白质在折叠时,总体来说是朝着降低能量的方向进行的。不过有时候它会进入所谓的“能井”中(见图2)。这些状态并非其能量最低状态,但是蛋白质却因为缺乏外源能量而不能越出能井,或者是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到。这时分子伴侣会发挥其作用,帮助蛋白质折叠回正确状态并加速这一过程[7]。从另一个角度看,所有的分子伴侣都能识别疏水性区域。因为自然状态下的蛋白质会隐藏其疏水性区域,只有在不正确折叠的情况下才暴露出这些区域[8]。分子伴侣便依靠疏水性作用与其底物结合,发挥作用[9]。 * 虽然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是由它自身的氨基酸序列决定的,但并非所有蛋白质都能自然折叠到其自然状态(英文:Native Status,即蛋白质能发挥其功能的最终状态),很多蛋白质的折叠或者是在高温失活后(即所谓的热休克,英文:Heat shock),都通常需要分子伴侣的协助达到或恢复到其自然状态[6]。其实,分子伴侣并不是只在热休克时才出现的,它们一直存在于细胞内。蛋白质在折叠时,总体来说是朝着降低能量的方向进行的。不过有时候它会进入所谓的“能井”中(见图2)。这些状态并非其能量最低状态,但是蛋白质却因为缺乏外源能量而不能越出能井,或者是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到。这时分子伴侣会发挥其作用,帮助蛋白质折叠回正确状态并加速这一过程[7]。从另一个角度看,所有的分子伴侣都能识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