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_伯夷列传(节选)》原文翻译及答案.doc

《史记_伯夷列传(节选)》原文翻译及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史记·伯夷列传(节选)》原文翻译及答案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 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 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 曰:“盍往归焉。“及至, 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 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 天下宗周, 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 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 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 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 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 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王。② :假如。 . 下列句子中加点 的解 ,不正确的一 是() A .叔 伯夷 : B .伯夷、叔 叩 而 曰 叩:通“扣”,拉住 .扶而去之 去:使??离开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下列各 句子中,加点 的意 和用法相同的一 是() .①遂 死于首阳山②臣 恐 欺于王而 .① 仁 行如此而 死②青,取之于 ,而青于 .①亦各从其志也② 其无忘乃父之志 .① 以其重若彼,其 若此哉②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 .下列 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是() .伯夷、叔 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 承君位而相 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伯夷、叔 看 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 征 王, 做可耻,他 持 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 居到首阳山。 . 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 伯夷兄弟 守 操,以致 身 困,宁可 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太史公 当 那些操行不端、 法乱 者却 身安逸快 ,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 的 象,深感疑惑。 参考答案: 、A : 、B 两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A.“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C.“其”,人称代词,自己的;副词,表期望语气。 D.“以”,连词,因为;介词,把。 、C“糟糠不厌” 应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 ;“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 参考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 “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于是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 便商量着说: 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 能说得上是仁吗?” 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把他们搀扶开了。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直到他们饿到快要死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那歌词说:“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薇菜来充饥,用残暴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 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 可叹我们的死期已近, 生命已经衰弱了!”于是,伯夷、叔齐就饿死在首阳山。 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善良的 人们。”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以叫做善人呢, 还是不算善人呢? 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却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 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 但颜渊常常穷得一无所有, 连糟糠都难得吃饱,终于过早地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 赐善人的说法, 到底怎么样呢?盗跖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 将人的肝 炙成肉脯,残暴恶毒,放肆地行凶,他聚集党徒几千人,到处横行霸 道,竟然活到高龄而死。 这又是遵行什么道德呢?这都是些特别重大 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

文档评论(0)

150****2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