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的命名与传说典故.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草药的命名与传说典故 元代名医朱丹溪曾说 :“尝观药命名,固有不可晓者,中间亦多有意义。学者不可不察。”在诸多中药中,有些中药名称非常怪,让人乍听来充满迷惑。像 刘寄奴、使君子、禹余粮等这类中草药为何会以人名来命名呢?而在蛇衔草、 文无、金银花、车前草等这样的命名之下又有着怎样的传说呢?中药的命名与传说典故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中草药命名的一大特色便是用典命名。 中草药的用典命名多是从古代典籍及 神话传说对中草药来历的记载中抽出与中草药密切相关的人物名称给其命名, 说明其得名由来并纪念其发现者。 典型的例子之一便是刘寄奴草, 它是以宋高祖刘裕的名字来命名的。李延寿《南史·宋武帝传》云: “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微时伐狄新州,遇一大蛇,射之,明日往,闻杆臼声。寻之,见青衣童子数人, 于棒林中捣药,问其故。答曰: ‘我主为刘寄奴所射,今合药敷之’ ,裕云:‘神何不杀之 ?’曰 :‘寄奴王之,不可杀也。 ’裕叱之,众人皆散,乃收药而返,每遇金疮敷之而及愈。人因称此草为刘寄奴草。 ”刘寄奴草便是通过民间关于刘裕的这则传说而得名的。同样的还有使君子。据《开元本草》记载,潘洲医生郭使 君常用此药来治疗儿科疾病, 尤擅逐蛊驱虫, 后来医家就由此把这味药称作使君子。关于禹余粮,它的命名来源于一则神话。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将余粮抛弃 在江边和山岗上后来变成一种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的良药,因此而得名“ 禹余粮”。晋张华的《博物志》载 :“世传昔禹治水,弃其所余食于江中而为药也。 ” 至于禹余粮为什么又称“太一余粮” ,那是因为在神话中,太一是大禹的老师,故有此称谓。《证类本草》 有云:“太者大也, 一者道也,大道之师,即禹之理化。神君,禹之师也。师常服之,故有太一之名。 ” 从以上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往往通过君王以及神话来给中药命 名,这就使得药名本身富有传奇性。 因而我们可以在此猜想, 在古时的百姓眼中君王是力量与权利的象征, 将君王之名赋予草药, 恰能体现出草药的药性之大而有效,同时也是君王权威的体现;而以神话命名则能看出古代对于神话的推崇。 所以人们更倾向于将这些作为典故的主人公来给中药命名。 可见中药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甚至是历史是息息相关的。 当然,以人物名称来命名并不是用典命名的唯一形式。 还有一些中药是以传说典故中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命名的。 我们所熟知的当归, 有个别名叫文无, 这一名称的来历和那位大名鼎鼎的曹操有着密切的关系。曹操闻听东吴将领太史慈的好名声, 给太史慈寄去一封书信。太史慈打开一看, 其中并无文字, 只放有药物当归。 史书虽未明言曹操寄送太史慈当归的用意, 但揣度之, 当为曹操爱惜天下贤人, 且当时还以拥立汉室皇帝而自居正统,乃劝太史慈归顺朝廷之意。因此书信中除当归之外,再无一字。故有传说,当归的别名“文无”即是由此典故而来。如前所述的那般,文无一名的由来也可能是依赖于古时百姓对于王侯将相的敬重。 除了记载在《南史》、《博物志》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传说外,还有一类传说也常被用来作为命名中药的典故,那便是奇闻异事。南朝的志怪小说《异苑》卷 三上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 “昔有田父耕地, 值见伤蛇在焉。 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抱朴子》云,蛇衔能续已断之指如故,是也。 ”这则故事说明了蛇衔这一中草药的来历。可见,除了以君王传说或神话为典故来命名外, 人们还会通过流传于民间的奇闻异事来给中草药命名, 因为奇闻异事所包含的奇特性与一些中药的奇特功效是相符合的。 而且,奇闻异事往往是人们所感兴趣的传说, 通过此类故事来命名中药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以上所提到的这些以典命名的中草药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由于篇幅有限我们选取了自己较为感兴趣的故事在这里分享。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 那许许多多的中草药名称的背后蕴藏着许许多多的有趣动人的传说与典故, 这正是中药的文化底蕴之所在。那些文献记载的或是民间流传的传说典故使中药的命名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富有文化内涵, 同时也是方药文化属性的体现。 可见中医药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水乳交融的密切联系, 两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当我们在学习中药的主治功效之时不妨也去探究一下其药名的来历, 这就使得方药的学习更具趣味性了。

文档评论(0)

150****2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