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高明而道中庸”:传统政治哲学的领导思维艺术.doc

“极高明而道中庸”:传统政治哲学的领导思维艺术.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极高明而道中庸”:传统政治哲学的领导思维艺术 在中国古代儒家的政治哲学中,“中庸之道”(或者说“中庸”),影响深远,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政治哲学,其核心属于哲学层次的领导思维艺术。当然,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庸之道”的理论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与对整个儒家哲学思想一样,应该持批判地继承的科学态度。 一、“极高明而道中庸”:儒家的政治黄金律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中庸之道”主要是儒家学派的思想遗产。“中庸”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使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思想具有了典型的政治哲学性质。在儒家的经典中,“中庸”被称为“圣人之德”,“故君子遵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就是说,“中庸”之道,作为一种特有的政治哲学范畴,在儒家学派看来,它反映的是一种最高明的政治思维方式,最高尚的政治伦理目标,最恰当的政治手段。或者说,“中庸”之道所要求的是人们言行的合理性、公正性和完美性。就这一实质性内容而言,“中庸之道”可以称为儒家的政治黄金律――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的领导思维艺术。 所谓黄金法则(“黄金律”),是由几何学上的“黄金分割”而来的。几何学上的所谓“黄金分割”,也叫中外比。用这种分割方法而形成的新图形之所以比较悦目,是由于它找到了人的视角最佳比例,显得最和谐,而和谐的比例自然会产生最美的图形。“中庸之道”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要人们在处理极为复杂的政治问题时,用最佳的方法、最恰当的形式、最高明的手段,得到最理想的结果。当然,作为一种政治哲学,“中庸之道”有相当成分的理想化色彩;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儒家的“中庸之道”也有它的时代局限性,比如其中的“明哲保身”就需要进行批判地分析。 二、“允执其中”:治国处事高明之奥秘 孔子及其弟子们言必称尧舜。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尧舜是理想政治家的化身,是最完美的政治、道德典范。因而,作为古代的统治者,尧舜的治国本事在政治上也是最高明的。那么,他们的统治在政治上高明的奥秘何在呢?这就是《论语》中记载的由尧传给舜、舜又传给禹、禹又用以诏告天下的一个“政治秘诀”:“允执其中。” 儒家学派在这里所称道的“允执其中”,就是要求君主在治国的政治实践中,要老老实实地按“中庸”之道去行事。其中所强调的“中”,则是“中庸”之道的核心内容,即“中道”“中正”“中行”等等。孔子曾称赞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实际上,对于孔子等儒家学者来说,“中庸”不但是最高尚的道德要求,也是最高明的政治方法。如前所说,“中庸”之道,是要求统治者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矛盾时,要采取最高明的方法,使那些复杂的、棘手的问题得到最妥善的解决。因此,孔子把“允执其中”称之为舜的“大知(即智)”,也就是儒家认为的一种政治大智慧。 关于这个问题,孔子曾以舜为例来具体说明过。他极力称颂说:“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里的关键是如何理解“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句话。朱熹对这句话的注释是:“盖凡物皆有两端,如大小厚薄之类。于善之中又执其两端,而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则其择之审而行之至矣。然非在我之权度业切不差,何以与此?此知之所以无过不及,而道之所以行也。”这是对“允执其中”实质内容的解释,也就是对“中庸”范畴含义一种较全面的解释。他还进一步解释道:“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孔子把“允执其中”说成是舜的“大知”,那么,这里所说的“大知”,即政治上的高明之处何在呢?在于他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全面性,不走极端,善于权衡而恰到好处。 那么,在政治统治的实践中,帝王们应当怎么做才能算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从而达到“允执其中”呢?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孔子曾用“宽”与“猛”两手的结合来说明这一思想的实质:“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可以看出,作为统治百姓的政治手段,“宽”与“猛”可以说是“两端”,而高明的统治者,善于“用其中于民”,即“宽猛相济”的这种恰如其分的方法。这就是说,在处理复杂、棘手的政治问题时,高明的政治家应当善于把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手段,恰当地结合在一起,取其“中”而用之。除“宽猛相济”外,“恩威并用”“软硬兼施”等也是如此。当然,这种“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统治手段,能否运用得好,显得高明,那就要看政治家们能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表现出他们的“运用之妙”了。 子产论政宽猛 孔子的议论,针对郑国大夫子产的为政宽猛观点而发。据《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产得了病,叮嘱子大叔说:“我死之后,您必定主政。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次的政策没有比刚猛更有效的。譬如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