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1.doc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1.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2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切片内容 学习目标 核心考点 知识重点分级 知识难度分级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的建立 减数分类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B ★★★ 减数分裂中配子类型数的判断 精子和卵子类型数的相关计算 C ★★★ 配子的来源 判断精子的来源问题 B ★★★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一、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1.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配对,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持征是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2.实验材料 红色和黄色的橡皮泥,一大张白纸 3.实验步骤 准备 (1)制作染色单体:用橡皮泥制作黄、红各2条长3-4cm的染色单 体,再制作黄、红各2条长6-8cm的染色单体 (2)制作复制的染色体:把颜色和长度相同的两条染色单体成对并排放置.用同种颜色的小块橡皮泥代表着丝点,在两条染色单体中部用小块橡皮泥粘起来,代表减数分裂开始时已完成复制的染色体 (3)绘制纺锤体:在纸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使之能够容纳所做的4条染色体.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 模拟减 数分裂中 染色体数目及主要 行为的变化 (4)分离:把做好的染色体放在画好的细胞内,让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使着丝点靠近.将两对染色体横向排列在纺锤体中部赤道板处,红色染色体放在赤道板的一侧,黄色染色体放在另一侧.抓住着丝点,把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别拉向细胞的两极 (5)在另一张纸上再画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轮廓,并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将已经移到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放到这两个新细胞中 (6)把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横向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处.平均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小块橡皮泥——相当于着丝点分离.抓住粘有小块橡皮泥(即着丝点)的部位,把染色体分别拉向细胞的两极.尽量一次移动所有的染色体,像在活细胞中发生的那样.然后,在两极有染色体的部分画出细胞轮廓,代表新细胞生成 模拟自由组合 将两对染色体横向排列在赤道板处,这次要在赤道板的每一侧放两条不同颜色的染色体,重复步骤(4)-(6),比较形成的子细胞与前一次分裂结果的差异 模拟交叉互换 假设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一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重复步骤(4)-(6),比较形成的子细胞与前面分裂结果的差异 4.实验结论 通过构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物理模型,得出减数分裂时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动态变化,完成染色体/DNA数量变化表和曲线图,进而从生殖细胞形成的角度分析,得出生物遗传多样性的原因. 二、减数分裂中配子类型数的判断 1.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叉互换时 (1)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在配子中进行自由组合,所以减数分裂可形成不同种类的配子. (2)一种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配子(精子、卵细胞)的种数为2n种(n为同源染色体对数). (3)每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每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只形成一种精子. (4)每一个卵原细胞或每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只能形成一种卵子. (5)要产生2n种精子至少需要2n-1个精原细胞参与减数分裂. (6)要产生2n种卵细胞至少需要2n个卵原细胞参与减数分裂. (7)当有m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 ①若m2n-1 ,则生成的精子类型最多为2m(2n)种. ②若m=2n-1,则生成的精子类型为2m( =2n )种. ③若m2n-1,则生成的精子类型为2n种. 2.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时 (1)每一个精原细胞分裂都要形成4种精子,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两种精子. (2)每一个卵原细胞或每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只形成一种卵子. (3)m个精(卵)原细胞分裂时形成的精子(卵细胞)最多为4m(m)种,与同源染色体对数无关. 配子的来源 1. 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完全相同,则他们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如图2中的B和D. 2. 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恰好“互补”,则他们可能来自由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如图2中的A和B(或D)、C和E. 3. 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则只能判定它们可能由同一个生物不同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如图2中的AC、BC、CD、DE等可能来自同一个体不同的精原细胞. 【易错提醒】 (1)用橡皮泥做染色体时,要保证2条配对的染色体长度相同、颜色不同. (2)涉及配子种类数时,明确非姐妹染色单体是否发生交叉互换; (3)配子类型数计算时,注意看清楚是一个精(卵)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