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同名13299).docVIP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同名13299).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摘要: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具有多面性的特点,因此在德育工作中要想有时效性,就要实现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转变。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具有多面性,是复杂的一代,总体来说,他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他们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见多识广,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喜欢独立思考,有主见。第二,绝大多数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喜欢表现自我,进而形成了固执,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第三,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过多的心理压力又使他们形成了封闭心理、逆反心理。第四,由于当代的中学生从小受到过多照料和宠爱,在确立学习目标的时候志向高远,而在进行的过程中,却时时动摇。这些情况给我们德育工作提出了更加复杂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德育工作要想有实效性,教育对策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要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发展人的主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格,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德育教育成为中学生的一种需要【1】。我们经常大谈学生的主体性,但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因此,要使德育教育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就必需使学生从被动参与者变为主动参与者,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修养建设中去,教育者必须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使其自我激励作用得以发挥,使教育的影响变成自我教育的力量,并使教育与自我教育形成合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实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育内容的转变 对于业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中学生,原有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教育形式。在当前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 创新教育--江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教育来说,创造性应当是一个主体素质的概念,这种素质的造就正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就学生主体而言,创新性的本质就是使每一个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法制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使学生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增强他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的行为的自觉性,能随时运用法律规范来要求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责任意识教育--首先是自我责任心的强化,自我责任心是一种自律和“人心向善”的表现,是对恶的排斥,是在任何条件下对正义、道德、价值的遵守。其次,是对社会,对他人的尊重,同时又对不合理现象的自省和批判【2】。 (三)教育方法的转变 德育工作既要教给学生德育规范,又要提高学生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道德行为的产生,在认知和行为二者之间,还有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要求我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方法。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观念,教师的思想素质、价值取向、人格品质、精神面貌、认识水平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求知、创新和动手能力,而且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品质的定性,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意义,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给学生指引正确的人生道路。其次,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原有的只 注重“教”的教育模式必须改变,教育工作者在认真肩负起授业”责任的同时,还必须认真地肩负起“传道”的责任。教师的道德教育不是课堂上抽象的政治说教,而是贯彻于以科学文化为基础的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教书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书应以育人为目标,而育人又要以教书为基础,这样才能使道德教育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最后,改变单一的“说服—顺从”模式为“认同—内化”的过程。一方面要加大教育力度,在学生中深入进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五讲四美等社会主义公德教育,让学生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对出现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不轨行为要见微知著。同时要牢牢抓住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这个核心,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根本问题上下功夫。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道德应是教师一切教育行为的基本品格和要求,教师角色本应凝聚着对自身使命的某种“敬畏”,这种“敬畏”来源于传递人类文明的道义责任和塑造理想新人的历史使命【3】,因此,如何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感受与思考中得到提升,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1] 杨永明. HYPERLINK "" \t "_top"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J]. HYPERLINK "" \t "_blank"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HYPE

文档评论(0)

177****71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