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小儿用错药的5大原则.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避免用错药 5 大原则 小儿用药的剂量都经过特殊调整,随着他们的年龄与体重而有不同的服药剂量及频率, 所以个别差异性较大, 因此若家中有许多人同时生病吃药时, 非常容易混淆与错服。 为避免 用错药的危险情况发生,可遵照以下原则: 1 在医院诊所都有 “三读五对 ”(三读“ ”是取药时要一读药名,抽取或分装药物时要二读, 对病人注射或给予服用时要三读; “五对 ”是剂量对、途径对、时间对、病患对及药物对。 ) 的方式来审核送出去的药物,爸妈们可以参考使用。 首先药袋上的姓名一定要跟病人符合, 药袋内的药品名称与药袋上显示的药名相符, 再 阅读药袋上指示的使用剂量与频率,确定没有错误了,再给宝宝使用。 2 药物给完记得收好,最好在集中且固定的位置上,才不会忘记。 3 装药的袋子千万不要乱丢,要留着参考。 4 任何药物都一定要放在婴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5 若服药后出现吐药的现象,如果是 10 分钟以内,可以再补服;若已超过 10 分钟,则 药品应已吸收,不必再补服。 宝宝用药有讲究 1 剂量: 剂量不足不仅会收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还易产生抗药性; 而剂量过大又会引 起不良反应,甚至使孩子中毒。 在药物的吸收、 体内循环、 排泄等方面, 儿童通常要比成人为快, 加上不同的年龄其组 织器官的发育分别程度不同, 儿童体内的生化反应和成人也不一样, 因此小儿用药剂的问题 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例如,小儿对吗啡就很敏感,故 3 岁前的孩子忌用。此外,在应用酸 性、碱性及利尿药等药品时,孩子也比成人更易出现中毒或其它不良反应。 但是, 孩子对催 眠药、强心、胺药、抗生素、抗痉药、激素等感受性也较成人大。 另外,还应考虑给药途径的不同,剂量也应所调整。例如,肛门给药,用药剂量往往是 口服给药的 2 倍;肌肉注射可为口服给药的 1/2;如果是静脉给药,用量还可酌减。 有些家长求愈心切, 以为只要给孩子多吃点药, 孩子就会好得快, 结果却因加大剂量而 导致中毒。 孩子用药剂量通常是按年龄或公斤体重来计算的。 如孩子发育差, 比同龄儿童小 许多,用量应酌减;如果孩子身高体重都明显超过同龄儿,可由医生决定适当增加用药量。 不仅治疗药要严格掌握剂量, 一些 “保健药 ”也不能滥用。 有的家长给孩子长期大量服用鱼肝 油,结果也会造成蓄积中毒。 2 用药时间:由于药物在体内代谢的情况不同,因此,用药的时间也有差异。例如,有 的药品要求 4 小时 1 次,如果超过 4 小时再用药, 体内的有效浓度下降, 治疗效果将无保证。 特别是应用一些抗生素时, 体内有效浓度下降还会给病原微生物以喘息时机, 易使疾病反复 或让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3 贵生药、 新药并不一定就是好药: 孩子生病, 父母自然心急, 不少家长在孩子生病后, 都希望医生给孩子开些 “好药 ”。其实,治疗效果和药价是不成正比的。 新药最好的想法也是不确切的。 从安全有效的角度看, 老药是经过了长期考验认为安全 有效才被医生选用的。对于新药,医生多不熟悉其性质, 对其不良反应也知之不多,故须慎 用。 4 不要常吃小药:不少家长喜欢给孩子吃 “小药 ”。所谓小药,通常是指牛黄镇惊丸、抱 龙丸、 回春丸、 至宝锭之类的儿科中成药。父母给孩子用小药的原因是认为小药安全, 可以 防病。但实际上这些药

文档评论(0)

Lxq36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