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4年级语文上册1-4单元 古诗词练习题汇总.docx

部编4年级语文上册1-4单元 古诗词练习题汇总.docx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 1-4 单元古诗词 练习题汇总 四年级上册 01 鹿柴 02 暮江吟 03 题西林壁 04 雪梅 05 嫦娥 01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练习题 苏轼评论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试结合本诗作简要的分析。 本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试作简要的分析。 落笔先写“ ”,寂绝人迹,接着以“ ”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说说 前两句与后两句在“动”与“静”上的关系。 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已经不同?( ) A.“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鸟鸣涧》)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D.“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题画》) 参考答案 1. 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但不见人中感受到有人的活动,同时“ 空山不见 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 之景。两者结合, 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见 2. 本诗的艺术手法是反衬,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是“ 幽寂”,前两句,诗人写 山中“ 不见人”, 山只是一座“ 空” 山, 接着一声“ 人语响”, 划破了这一分山林 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同样,后两句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 色,即 突出写“ 青苔上” 的“ 幽”景。但他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的漆黑, 而是让 一缕浅 明 的 阳 光 投 进 林 深 之 处 , 还 照 在 青 苔 之 上 , 这 样 给 读 者 的 感 觉 便 是 , 明 者自明, 幽处自幽, 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 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 空山 但闻) ( 前两句“ 静中有动”: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 动中有 静” , 描写光影流动, 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C 02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练习题 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赏析首句中“铺”的妙处。 请体会“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表达效果。 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  蕴含着对大自然额喜悦、热爱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 松愉快的心情。 2.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 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 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 亲切、安闲的感觉。 3.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 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 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 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 “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 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4. "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 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 03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练习题 一、默写《题西林壁》并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题: 只缘:  西林: 不识: 横看: 二、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代诗人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  、 不同的角度,处在 、 两句诗的意思是 、 、 。 不同位置观看 的感觉。这 2.  俗话说:“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三、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  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  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一、题:书写  西林:西林寺  参考答案 只缘:只是因为 不识:不知道 二、宋 苏轼  横看:正面看 横侧 远近高低庐山在正面看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岭,在侧面看 都成了一座座山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形状、姿态是不同的。 三、C 04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练习题 1. 这首诗一共写了( )组对比,第一组是关于“  ”与“ ” 谁是春的化身;第二组是关于梅与雪( 于梅与雪( ) 的对比。  )  的对比,第三组是关 2. 请说说“ 梅雪争春未肯降” 中“ 争”

文档评论(0)

liuxing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