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全套题库及100分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examinationid=16263 只有(),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的和经济的工业能源 C 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的对象不包括() D 可再生能源不包括() A 循环经济最广泛的参与主体是() A 企业低碳责任的驱动乏力主要原因没有() A 以德国双元系统(DsD)为典范。 C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 C 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 B 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 ) A ()是政府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 A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 B ()是指倡导低碳的思维模式、生产观念、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将企业低碳理念贯穿于企业 管理的全过程 C 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不包括() D 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 D 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不包括() D ()即人们实行低碳消费方式的经济成本可以承受 D ()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A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是() B 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还要归于() C 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通过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是指() C 解决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加强和健全环境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因素不包括() C 以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为典范 B 1990到1995年间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就几乎达( )美元 D 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力量() D 实施低碳营销应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D 近百年我国气候在变暖,以( )最为明显 D (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周期性 出现 D ()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 A 从经济运行的动力条件和市场保证上看,经济运行又依赖于() A 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指的是() D 冯之浚提出的生态环境子系统分为() AB 低碳能源是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 ABCD 张扬提出的生态环境子系统分为() ABC 社会层面实现低碳的现实路径有() ABCD 矿产资源利用指标分析包括() AB 基于应用太阳能技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创建“低碳城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哪几方面() ABC 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还存在下列哪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ABC 环境法的经济发展功能有() ABC 企业低碳责任的驱动乏力主要原因有() ABC 荒漠化大致有四类( ) ABCD 我国的环境问题,除一般环境问题的共性外,还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ABC 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 ABCD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途径主要有( ) AB 实施财政补贴政策的情形包括() ABCD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3+l”模式指( ) ABCD 城市交通工具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发展低碳交通要() ABC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改造,应当以不破坏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相互补偿和调节功能、遵 循生态平衡规律为原则,其原则有() BCD 低碳经济 ABC 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 )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BCD 一般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是() ABCD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当前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 界第十位。 B 发展低碳经济,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间的关系,应尽量开展清洁生产,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可以忽视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B 低碳经济是消耗化能源小、向生物圈排放温室气体少的经济,是一种以能源效率高、碳排放 强度低为特征的新的发展模式 A 低碳能源开发机制是发展低碳产业的基础和前提 A 社会循环是循环经济的最高级形式 B 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越高,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率越低下。 B 二氧化碳的生命期很长,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其寿命可达200年,因而是最受关注的温室气 体。 A 本世纪中叶,以碳排放有效降低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模式不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 式。 A 针对企业的制度主要包括发展规划编制与统计考评制度、资源环境产权制度、绿色政绩考核 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等。 B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应使能源技

文档评论(0)

_______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