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 理考试.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缩短工作时间 加班 加点 1. 劳动法 :劳动法,又称劳工法,具有多种含义。指法律体系中的劳动法律部门,即调 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 劳动力: 人所具有的并在生产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3. 劳动 :一般意义的劳动,是指人们在物资生产和精神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消费) 劳动力,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需要的有目的活动。最 简明的表述为劳动力的使用。 4.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指人们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在我国,劳动关系具 体表现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之 间的关系。 5.劳动者 :所谓“劳动者”,是与用人单位相对应一个概念,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 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 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 中外自然人 ) 。 6 .劳动权利能力: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依法能够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 它表明公民依法可以成为哪些劳动权利的享有者和哪些劳动义务的承担者。 7.劳动行为能力 :劳动行为能力是指公民依法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 动义务的资格。它表明公民依法可以成为哪些劳动权利的行使者和哪些劳动义务的履行 者。 8.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又称用工单位?) ,在许多国家称为雇主或雇佣人,是指具有用人 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使用一名以上职工并且向职工支付工资的单位。 9.用人权利能力:用人权利能力是指用人单位依法能够享有用人权利和承担用人义务的资 格。 10.用人行为能力 :用人行为能力是指用人单位依法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用人权利和履 行用人义务的资格。 11.单位行政: 12 工作时间 13 休息时间 14 标准工作时间 15 休假 16 劳动就业权 17 职业介绍 1. 简述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 (一)生存权保障原则 社会保障普遍性和全面性是该原则的具体体现。 普遍性 指每个公民的生存权利都应得到保障; 全面性 指保障的内容应覆盖生存权利可能受到威胁的各个方面, 但不意味着包含一切生活风险, 只有 纯 粹的、偶然发生的、普遍存在 的生活风险,才构成社会保障的风险项目。 (二)普遍性原则 另有区别性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成员制定不同的适用法规标准。 (三)社会共同责任原则 社会风险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承担,但并不否认国家责任,如最低生活保障。 (四)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五)社会公平和提高经济效率相结合原则。 2. 工作时间立法的意义是什么? 我国职工每日工作 8 小时,每周工作 40 小时,这一新的工作时间立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宪法规定的休息权利具体化。我国宪法第 42 条、 43 条规定,劳动者有劳动权和休息权。此原则规定 须通过立法使其具体化加以落实。 2. 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3. 有利于解决劳动就业问题。 4. 维护生产、工作秩序,为创造社会财富提供时间保证。 3. 社会保障法具有哪些特征? 1. 广泛的社会性。 2. 严格的法定性。 3. 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统一性。 4. 特定的立法技术性。以数理计算为基础的“大数法则”和“平均数法则”等经常在立法中运用。 4. 简述工资的立法原则。 (一)按劳分配原则 (二)同工同酬原则 (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工资水平的原则 5. 简述影响最低工资标准确定的因素。 《劳动法》第 49 条。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

文档评论(0)

便宜高质量专业写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报告、文案、学术类文档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