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讲座(廊坊).ppt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政复议 讲座大纲;说在开头:什么是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是法治的一环 法治是舶来品。了解复议,必须先简单回顾一下法治的背景和内涵。 (一)近代西方初期法治发展 法治以人权为基础,以民主为前提。 近代法治国家的形态是权力有限和权力法定。直接的理念基础是权力分立学说。国家权力三分法一直沿用至今:立法、行政、司法各有内涵和原则。 近代初期的有限政府体现为最小政府原则。国家权力局限于国防、外交、警察等三类个人无法有效管理的领域。为保证国家履行职责,赋予其税收权。; (二)近代西方晚近法治发展 十八世纪中后期,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物质财富高度积聚,生产技术高度发展,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最小政府原则被抛弃,三权分立在政府(行政)被突破,行政争议成为社会纠纷的基础性纠纷,社会纠纷的处???时效性越来越高,导致政府获得原属于立法和司法的权力。英国的行政裁判所(tribunal)、美国的行政法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制度应运而生,大陆法系国家则表现为诉愿制度。行政机关行使的解决纠纷的权力(司法性权力),构成现代行政复议制度产生的原因。 行政复议具有方便快捷灵活专业的特点,有效化解了大多数行政争议,成为西方法治先进国家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 二、中国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完善行政复议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取得了重大经济成就,同时推动了政治变革,最为突出的是法治导向的确立。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实行法治势在必行。这不是哪个人心血来潮的选择,而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建设法治国家,必须打造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必然以保障人权、维护民主为任己。法治政府首先要调整政府权力,实现职能转变,取消与现实需要不适应的职能,充实和加强现代社会管理必须具备的职能,核心是强化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两大基本职能。 行政复议以解决行政争议(办案)为核心,是保障人权、维护民主、维护稳定的制度,理应予以完善。中央和国务院近年些来的重大举措也印证了这一点。; 三、公务员个人持续发展,需要重视行政复议 法治是一个长期过程。个人要顺应这个进程,有所作为。现阶段,践行法治是个人的“安全阀”,有利于个人走得远。将来法治则是个人进取的助推器,善于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人会占得先机。 行政复议有利于个人增强法治观念,从事复议或者接受复议监督的人,能培养一些底线意识,约束个人的一些行为。 执掌一定权力的人,自觉接受行政复议的监督,能够防止出大问题、栽大跟头。有所监督是好事,对政府公务员而言,真正的监督是行政复议这类过程性的监督。不能等到纪委监察和检察院的介入,这已不仅是监督,而是“秋后算帐”。;第一节 行政复议体制 一、现行体制定位:行政机关自我纠错的监督制度 基本考虑:救济(解决争议)的责任主要由行政诉讼承担;复议重点不在于救济,而是内部纠错。 --强调层级监督功能(忽视解决纠纷功能); --强调行政程序(以办文的办法来办案); --机构的内部化和非职业化; --行政复议决定的逐级审批制度; --法律效果上等同于一般具体行政行为。; 二、未来改革方向:借鉴国外行政复议发展经验,把行政复议作为一项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 (一)改革复议体制 集中行政复议资源;提高行政复议裁决的公信力;逐步建立复议人员资格制度和激励机制。 (二)完善复议程序 以公开、公正为导向,增强复议程序的中立性,建立健全复议证据制度,提高当事人参与程度。 (三)理顺外部关系 特别是复议与诉讼的关系:准确界定复议功能;理顺复议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第二节 行政复议当事人 一、申请人的资格界定 (一)申请人是相对人 相对人的法律表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行政机关可否作为申请人?   (二)申请人享有特定权益   权益于实际利益:传统利益、反射利益。   权益于法律权利:物权性权利、债权性权利。 (三)申请人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 行政行为的公益性质与私益损害的关系。; 二、被申请人的确定 总的原则:谁决定、谁负责。 (一)共同行为 无法定授权时,联合执法要分别决定。 (二)经批准的行为 1、哪些情况下可以作出批准的行为; 2、怎样判断是不是经批准的行为; 3、经批准行为的被申请人是批准机关。   (三)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