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莲塘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

江西省莲塘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省莲塘一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供 题:熊云文 2009年8月 第Ⅰ卷(36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削减(xuē) 桎梏(ɡù) 熏陶(táo) 一丘之貉(hé) B.整饬(chì) 纤维(qiān) 渐染(jiān)  靡靡之音(mí) C.优劣(lüè) 拘泥(nì) 装订(dīng) 蜚声文坛(fēi) D.忖度(cǔn) 绯闻(fěi) 泠然(léng)  孝悌忠义(t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装潢 驾御 毕恭毕敬 百尺竿头,更近一步 B.宣泻 简朴 攻城掠地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C.荟粹 桥墩 朗朗上口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D.针砭 闲暇 书声琅琅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有些企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前,开始着手解除那些工龄即将满十年的员工的劳动合同,以 未来的经济补偿风险。 ②现在我对于教课似乎 些,准备也觉得容易,但将上课堂时,心中仍不免忐忑。 ③北京市知名食品企业与北京食品研究所,历时近两年,研发了200多个样品,从中 出第一批“新北京特产”。 A.规避 熟悉 遴选 B.回避 熟习 遴选 C.规避 熟习 筛选 D.回避 熟悉 筛选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青春版秦腔《杨门女将》减少了旧本中拖沓冗长的回放交代,以几分钟的舞台呈现,对全剧情节做了有力铺垫,收到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文不名的瓦片。 C.在北纬30度线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南美的玛雅文化遗址等。 D.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当地各级领导殚精竭虑,含辛茹苦,始终奋战在第一线,赢得了老百姓的广泛称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C.铭文中记载有关西周王朝单氏族内容的铜器,在这27件眉县青铜器发现之前已先后出土了40多件。    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 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

文档评论(0)

qingh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