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 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pptx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 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目录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热点三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人们为谋求衣食,以图更好的生存和更大的发展,开始摆脱渔猎生活,从事农耕生活,与农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20世纪40年代前的漫长岁月里,我国植物保护以农业防治为主,主要采用矿物、杀虫植物等天然药物,如吡石、雄黄、石灰、烟草、除虫菊、鱼藤等,对迁飞性、爆发性、毁灭性害虫(如蝗虫)无能为力,只能听天由命。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 20世纪40年代~70年代,有机氯杀虫剂DDT、六六六和除草剂2,4-D等的问世,显示了化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威力,开辟了有害生物化学防治的新纪元。但同时也发现,这些农药毒性大、残留量高、杀虫光谱性强,长期大量使用易造成人畜中毒、环境污染、伤害天敌,造成生态平衡和害虫再猖獗。 农药大量使用, 出现“3R” 问题:有害生物的抗药性(resistance) 有害生物再猖獗(resurgence) 环境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residue)米勒与他发明的DDT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1967年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罗马会议上,Smith和 Reyholds等人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PC)“的概念, 是一种有害生物管理系统, 按照种群动态及与之相联系的环境关系, 应用所有适当的技术和方法, 尽可能相互协调, 使种群数量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1972年美国环境委员会出版的《 害虫综合治理》 报告中的害虫综合治理(IPM ) 概念被科学界采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决策支持系统, 根据生产者:社会和环境利益和影响的效益分析, 单一或联合选择和使用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协调成为治理战略。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植保事业不断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 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具体有:由侧重于粮食作物有害生物防控向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有害生物统筹兼防转变;由侧重于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向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并重转变;由侧重于临时应急防治向源头防控、 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转变;由侧重技术措施向技术保障与政府行为相结合转变;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20世纪70年代后,全球对化学农药大量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中国植物保护逐步走上以综合防治为主的道路。1975年,我国植保工作会议上,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我国植保工作方针,强调在综合防治中,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 如蝗虫“改制并举”、小麦条锈病分区治理、“以螨治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稻瘟病生物多样性控制等。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生物防治--性诱剂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生物防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生物防治—以螨治螨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物理防治--太阳能诱虫灯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物理防治—色板诱虫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化学防治--手动喷雾器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化学防治--智能防飘移喷雾器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化学防治--无人驾驶喷雾器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2006年4月,农业部在湖北襄樊举行的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新理念,并阐述了这两个理念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2012年,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之际召开的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高层论坛上,提出全面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现代植保理念,丰富和完善了三大理念的内涵和要求,并将其统一于现代植保理念之中。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热点国内外植物保护科技发展方面有四大热点问题:(一)农业有害生物致害性变异问题;(二)化学农药的不良生态后果问题;(三)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和食用安全性问题;(四)农业生物恐怖风险防范问题。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一)农业有害生物致害性变异问题 小麦条锈病,科学家培育一个抗病品种,一般三到五年,最多八到十年,抗病性品种变成感病品种而被淘汰,由此引发病害大流行,如何阻止病菌变异,如何构建遗传屏障地域病菌的变异,这是目前国内外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小麦条锈病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二)化学农药的不良生态后果问题1、环境污染 我国每年有几十万吨化学农药在田间使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