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乐理基础知识
全文系统讲解了乐理基础知识,五线谱入门教程。
第一讲乐谱的知识
什么是乐谱
按照作曲家提供的乐谱,才能演奏和演唱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也由于有了乐谱,才使得 很多的优秀作品流传下来。比如我国优秀的民间艺人华彦钧(瞎子阿炳) ,他从小爱好音乐,
勤于学习,既能唱又能演奏,当时当地的乐器样样精通。群众非常喜欢听他的演奏和演唱。 他能奏 十番鼓” 十番锣鼓”又掌握许多民间唱腔,还创作了大量的乐曲,如二胡曲《二 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及琵琶独奏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和一些 优秀的民间唱腔,他所创作演奏的作品,个个是精品,但由于生活所迫,流落街头,成了一 个街头流浪艺人,受尽欺凌与压迫,受尽了折磨,刚刚解放就病故了,仅留下了有限的曲目, 带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离开了人世, 再没人记得这些。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失落, 给我们留下更多的遗憾。乐谱实在是保留曲目、交流文化的重要工具。
乐谱的分类
现在仍广为应用的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熟悉的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简谱》。以及国
际上流行通用的《五线谱》等等
五編譜:
五編譜:
五线谱的优点
《简谱》的优点:它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在单旋律的情况下运用还算方便。但是如果
是多声部(几个音同时出现)或者是音域比较宽(高低音距离较远)以及转调频繁的时候, 简谱就不那么方便易读了。相反,五线谱的优势。首先五线谱在视觉上有明显的表示。比如
那些复杂的和声(在一个位置上有几个音同时出现)(如谱例1)很容易识别。视觉非常清楚。 其次在表示旋律方面尤其是高高低低的众多音的形态更是一目了然(如谱例 2),就好象站在
我们面前的一排排的人,哪个人高,哪个人低,而哪些人胖,哪些人瘦,都是很明显的,一 眼望去很容易辨认。因此在国际上广为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五线谱。
对比:上为五线谱下为简谱
贈例】 選自〔意〕雄奥蒂
贈例】 選自〔意〕雄奥蒂
G?
維奧蒂
維奧蒂第廿二協奏曲
1 =
1 = C 4 /4
TOC \o 1-5 \h \z b ? ?
1^16 hh#64-266 -4*2 -2 4■ ■ ■
1^16 hh
#
6
4-2
6
6 -4*2 -2 4
■ ■ ■
3 5 5
61 6 3 63 6
.?? ?b-- .::. ? ??
4 4 6 6 7 7S 6226 6 7 7
■ ■ ■ ■ ■ ■ ■ ■ ■ ■ ■ ■ ■ ■
2 24 45 54 4444 4 5 5
第二讲学认五线谱
第一节谱表
用来记写音符高低的表格,就叫做“谱表”。
五线谱,顾名思义是由五条线组成的。的确,是由五条平行的“横线”和四条平行的
“间”组成的。这就是五线谱的谱表。它们的顺序是由下往上数的。最下面第一条线叫做“第 一线”,往上数第二条线叫“第二线”,再往上数是“第三线”、“第四线”,最上面一条 线是“第五线”。“线”与“线”之间的地方叫做“间”。这些间也是自下往上数的。同
“线”一样。最下面的一间叫做“第一间”。往上数是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请看谱例
间间间间0ft-ffh VF*
间间间间
0ft-ffh VF* sh
三二 :坡热纺纤 五四三一二 占『占nRrF日 r
每一条线和每一个间都代表着一个音的高度。 然而这五条“线”和四个“间”还不够表
达我们的情感心声,如果还有更高的音或者更低的音出现怎么办呢?于是就产生了更多的
“线”和“间”。这些临时多出来的“线”和“间”叫做“上加线”和“下加线”。 上面多
出来的线叫做“上加线”,上面多出来的“间”叫做“上加间”。下面多出来的“线”和
“间”叫做“下加线”和“下加间”。这些“线”和“间”向上下两边呈放射形。 “上加线” 和“上加间”是自下而上,往上数的,分别叫做“上加一间”、“上加一线”、“上加二间”、
上加二线”、“上加三间”、“上加三线” 以此类推
上加二线”、“上加三间”、“上加三线” 以此类推
上加二线”、“上加三间”、“上加三线” 以此类推
上加二线”、“上加三间”、“上加三线” 以此类推
在五条线下面加出的线是从上面向下数的(与上加线相反)。分别称作“下加第一间”、
“下加第一线”、“下加第二间”“下加第二线”……也是以此类推。(如下图)上加线下加玻U1D五境[上加四址f上加二烧--上加-址h
“下加第一线”、“下加第二间”
“下加第二线”……也是以此类推。(如下图)
上加线
下加玻
U1D五境
[上加四址f
上加二烧--
上加-址
h 一上加齐I可、 /才:,上加四尋] 2二「上加三简: 二—上加二? I
■,上加*
?下朋一
下肺二境i
TAI]三墳1 下加四蜒1 1 下加百浚h
■下加一I專下扯二同
■下加三闾 下加四闾 ?下加刊可
这里面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有两点:
I、上加线”和“下加线”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