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单元测试.docx

(完整word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单元测试.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 30 题,每小题 2 分) 自从 2013 年 11 月我国实行“单独二胎”的人口政策后,湖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调查发现,许 多年轻夫妇的生育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据此完成 1 ~ 2 题。 实行“单独二胎 " 人口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 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 B. 过快的人口增长态势 C. 大量剩余的劳动力资源 D. 迅速恶化的自然环境 调查发现,学校所在城市 60%的年轻夫妇并不愿意生育二胎,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A. 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 B. 无序的人口增殖现象 C. 不断提高的受教育程度 D. 与日俱增的人口容量 人均生育(人) 右图为某四国女性识字率和生育子女数关系图。 7 ① 6 读图完成 3 — 4 题。 5 4 ② 3 ③ 3.图中直接反映影响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是 2 ④ A.医疗卫生条件 B .宗教信仰 1 20 40 60 80 100 C.文化教育水平 D .妇女就业状况 女性识字率( %) 4.④国将成为世界人口迁入国,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 .社会文化因素 C.政治因素 D.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下表是非洲和欧洲某年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读下表完成 5 — 6 题。 5.非洲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高一低一高”模式 D .“低一低一低”模式 6.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 B.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 C.资源贫乏,人口合理容量最高 D.人们的离婚率较低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 7 ~ 8 题。 7.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1 8.图中②国最可能的是 A.印度 B .德国 C .日本 D .中国 下图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 9-11 题。 9.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与图中 B 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相符的是:①北 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们大规模南迁 ② 19 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们移居东南亚 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若甲国为中国, A 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 A .从中、西部流向东部 B.从沿海流向内地 C.从城市流向农村 D.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11.据 2012 年 3 月 7 日《联合早报》报道,因叙利亚国内政局动荡,最近几天,至少有 3000 名叙 利亚难民进入黎巴嫩,有超过 8 万名叙利亚难民进入约旦。引起这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右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读图完成 12 ~ 13 题。 12.a 、b 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A. 现代型和过渡型 B. 原始型和传统型 C. 现代型和传统型 D. 传统型和过渡型 影响 c 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91 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 7 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 16 亿左右。据此完成第 14 ~ 16 题。 14.报告中所指的“ 7 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A.人口合理容量 B .环境承载力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D .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15.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A. 与科技发展水平负相关 B. 与人口消费水平负相关 C. 与资源负相关 D. 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无关 16.某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承载人口为 40 万,耕地的承载人口为 67 万,森林的承载 人口为 42 万,矿产资源的承载人口为 115 万,则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40 万 B.42 万 C.67 万 D.115 万 17.为提高我国的环境承载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 .开发能源,满足需要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 .变耕地为工业用地 2 18.人口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 .生物学规律 B .上层建筑 C.医疗卫生条件 D .生产力发展水平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我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加, 2001 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 1.2 亿,读图 3 , 3 完成 19 — 20 题。 19. 2001 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 .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较发达地区 D .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0.现

文档评论(0)

152****9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