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运动(一).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共各时期土地政策 1、大革命时期: (1)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其中湖南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 (2 )农民在农会领导下,纷纷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 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做到“一切权力归农会”。 (3 )为支援北伐奠定群众基础。 2、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含义: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 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 (2 )背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蒋介石发动围剿,中共在根据地开展的。 (3 )原因:①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发展;②是农民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中国民主革 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③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 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4 )区域:革命根据地 (5 )政策(主要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6 )土地革命路线:①内容: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 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②制定的依据:国内主要矛 盾(阶级矛盾即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7 )作用(意义):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 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力量(如贫农、雇农、中 农、富农、中小工商业者)。 3、“双减双交”政策(抗日战争时期) (1)背景:①国民党政策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1939 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 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掀起了反共高潮;②日本对敌后抗日 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推行“三光”政策。 (2 )政策内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3 )实质: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即限制封建剥削。 (4 )制定的依据: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由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 变为中日民族矛盾;②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 抗日。 (5 )作用(意义):①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 的积极性;②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 )与1931 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政策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对地主土地所有权的处理 方法。 4 、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实际时间是19 47-1948 年) (1)背景:解放战争胜利发展,1947 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2 )原因:①社会主要矛盾决定。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代表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②革命形势的要求。即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满足解放区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 (3 )区域:解放区 (4 )政策内容: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 制度(前提),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核心),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方法)。 (5 )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从根本上消灭封建势力。 1 (6 )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发展农业生产。 (7 )作用(意义):①解放区无地少地农民分得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 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②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5、土地改革(建国初期,实际时间是1950-1952 年) (1)背景原因: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广大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 获得土地。 (2 )政策内容: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 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的是保护富农经济。 (3 )特点:实行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4 )实质:废除旧的封建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农村生产力。 (5 )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6 )作用:①使得全国基本完成了土改;②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③ 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④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 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7 )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同以往的土地改革相比有什么特点? ①范围不同:以

文档评论(0)

number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