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的三大危机看数学与哲学.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三次数学危机浅谈数学与哲学的关系 摘要 哲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基本规律 ,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而又逻辑严谨的科学 . 哲学像是望远镜 , 指导着数学发展的方向 . 数学像是显微镜 , 探索着世界的奥秘 . 本文将从三次数学危机出发 , 浅谈哲学与数学的关系 . § 1 “万物皆数”观点的破灭与再生 -- 第一次数学危机 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 ” 数” 是万物的本原 , 而宇宙中一切现象都可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 比. 他们认为:1 是最神圣的数字 ,1 生 2,2 生诸数 , 数生点 , 点生线 , 线生面 , 面生体 , 体生万物 . 有趣的是 , 正是毕达哥拉斯自己的发现 , 导致”万物皆数”观点的破灭 . 毕达哥拉斯(也许是 他的门徒希帕索斯)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与一直角边是不可公度的 , 它们的比不能归 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 . 这一发现不仅严重触犯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 , 同时也冲击了当时 希腊人的普遍见解从而触发了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 . 为避开这一障碍 , 数学家们走上了 几何学的研究道路 , 从而在对无理数的争论过程中诞生了欧几里德几何学 .之后,大约在 1 9 世纪 2 0 年代左右又诞生了非欧几何 . 提出”万物皆数”的观点是一个错误 . 因为数是概念 , 不是物 . 但这个错误背后是一个人 类认知上的大进步——认识到数量关系在宇宙中的重要性 . 而”万数皆数”观念的破灭 , 同 样是一个错误 . 错误在于 , 认为数不足以表达万物了 . 错误又是由于一个大的进步引起的:发 现了无理数 . 人们发现了无理数 , 又不敢承认它是数 , 这就是第一次数学危机 . 正如数学家克莱因所说 , 非欧几何真正的诞生是”不需要任何技术性的数学推导而 是 需要认识到平行公理的正确性仅是基于经验 , 并非不证自明”:认识到”任何一组假设如果 不导致矛盾的话 , 就一定提供一种可能的几何”;更要认识到”抽象的或数学的空间是不同 于感性认识的空间” . 而要具备这些观念 , 首要的是否定”物质世界必然是欧几里德式的” , 否定”欧几里德几何是唯一的与必然的” . 自从非欧几何诞生之后 , 人们从传统的形而上学 观念中解放出来了 , 重新开始对数学性质的理解 , 以及对数学和现实世界的关系的理解 . 认 识 到了区别数学抽象和感性直观的重要性 , 使人们对空间形式的认识从直观空间上升到抽 象空 间. § 2 量的鬼魂 -- 第二次数学危机 十七世纪末 , 牛顿和莱布尼兹创立的微积分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的应用 , 但是当时 的整个微积分是建立在极不严密的无穷小概念之 上 , 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 贝克莱主教曾 猛烈攻击牛顿的微积分观点 , 他讽刺地挖苦到”无穷小”既不是 0, 也不是非 0 的数量 , 那么 它一定是量的鬼魂 . 虽然贝克莱的哲学观点大都荒谬 , 但他的这次攻击还是切中要害的 . 牛顿 和当时的数学家在逻辑上无法严格解释 , 数学家们相信它 , 只是因为它用起来十分有效 , 得出 的结果总是对的 . 这就是数学史上的第二次危机 . 后来法国数学家柯西发展和建立了极限理论, 从而解决了第二次危机 . 同时从哲学上 , 这最终地驳斥了芝诺”飞矢不动”的诡论 . 在一瞬间 , 尽管物体占据了一 个确定的位置 , 但不等于说静止了 . 因为我们能实实在在地求出它的瞬时速度来 ! § 3 罗素悖论引起的轩然大波 -- 第三次数学危机 在历史既将跨入 20 世纪的时候 , 数学界出现了研究数学基础的高峰 . 人们把数学基础理 论的无矛盾性 , 归结为集合论的无矛盾性 , 集合论已成为整个现代数学的逻辑基础 , 数学这座 富丽堂皇的大厦就算竣工了 . 然而 , 事隔不到两年 , 英国着名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罗素 (1872 — 1970)即宣布了一条惊人的消息:集合论是自相矛盾的 , 并不存在什么绝对的严密 性! 史称”罗素悖论” .1918 年 , 罗素把这个悖论通俗化 , 成为理发师悖论 . 罗素悖论的发现 , 无异于晴天劈雳 , 把人们从美梦中惊醒 . 罗素悖论以及集合论中其它一些悖论 , 深入到集合论 的理论基础之中 , 从而从根本上危及了整个数学体系的确定性和严密性 . 于是在数学和逻辑 学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 形成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 . 为了解决第三次数学危机 , 数学家们作了不同的努力 . 由于他们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所遵循的途径不同 , 所以在本世纪初就形成了不同的数学哲学流派 , 这就是以罗素为首的逻 辑主义学派、 以布劳威尔 ( 1881—1966)为首的直觉主义学派和以希尔伯特为首的形式主义 学

文档评论(0)

182****2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