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亲节起源.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父亲节起源 父亲节并非“泊来”的节日,中国也有自己的父亲节,中国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民国时期, 1945 年 8 月 8 日,上海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 8 月 8 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佩带鲜花,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和思念。 时为 1945 年 8 月 6 日,上海《申报》刊文《八八父亲节缘起》。文章称:美国为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曾发起创立母亲节。而今,中国也应该发起创立自己的父亲节。因“父”字形同“八 八”,且“八八”读音也与“爸爸”相同,故号召上海市民,一同来过“八八父亲节”。当时,日军虽败局已定,但尚未投降,上海仍在其控制之下,这一倡议“暗中表示怀念祖国之意”,实有风险。文章末尾,公开署名的首倡者共 10 人,分别是:颜惠庆、袁希濂、陈青士、梅兰芳、史致富、严独鹤、费穆、陆干臣、富文寿、张一渠。 上述诸人,均系名流,虽久处沦陷区,但爱国之志仍存。如颜惠庆于北洋时代,曾任外交总长、署理国务总理等职, 1941 年 12 月香港沦陷,遭日军所执,次年被迫返回上海,坚持不出任汪伪政府任何的官方职务。 1945 年的这次民间发起的“父亲节”活动,影响范围有限。至 1946 年 5 月,又有上海名流潘公展、李石曾、宋汉章、王晓籁、杜月笙、吴稚晖、李登辉 ( 原复旦大学校长 ) 、钱永铭等数十人,联名向国民政府请求定每年的 8 月 8 日为“父亲节”。其理由是“中国八年抗战,终究得到了最后胜利,这八年中阵亡将士不可计数,而这辈将士,前赴后继,杀敌致果的忠勇精神,实受父亲平日教养和随时激励的结果,所以父亲对于这次抗战胜利的影响,十分伟大。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加维然女士,发起母亲节,纪念欧 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因为她们对于国家有伟大贡献 ; 我们应该效法先例,规定父亲节,同时纪念这次大战中阵亡将士的父与兄,因为他们对国家也有伟大影响,使父和母同沾其光。” 该请求获国民政府批准。每年的 8 月 8 日,遂成为全国性质的法定“父亲节”。是日,子女佩花以作纪念——父亲健在者,佩以红 ; 逝世者,佩以白花。相关的推广工作也随后展开。譬如,作为“父亲节”的首倡者之一, 1946 年 8 月 7 日,颜惠庆被邀请去“青年会”做关于“父亲节”的演讲,“谈了不同社会中父亲的地位和责任”。次日,他又在日记中写道:“报上满载关于‘父亲节’的报道”。 父亲节这天,我们在思考、我们在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心是无可比拟的,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苍所赋予他的负重角色,当我们努力思考着该为父亲买什么样的礼 物过父亲节之时,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爱我们的父亲 ?像他一样曾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一生呢。

文档评论(0)

137****7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