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校版 精品文档
PAGE 1
铅山导游词范文介绍合集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铅山导游词1铅山县建于南唐保大十一年(953),距今已逾千年。明清时期与上海的松江、江浙的苏杭、安徽的芜湖、江西的景德镇并称为“江南五大手工业中心”,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现为中国连四纸传统造纸工艺之乡、万里茶道第一镇。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河口镇与石塘镇、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河口明清古街、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鹅湖书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四纸制作工艺。有“隔河二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的佳话;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首开学术辩论之先河;辛弃疾晚年寓居铅山,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铅山县土地327万亩,其中水稻土52.7万亩, 红壤土223万亩,耕地34万亩。铅山县共有水田30万亩,旱地3万亩。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年产粮食3亿斤,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铅山县山林面积250万亩,其中用材林82万亩,毛竹林4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0%。境内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河流众多,干流信江自东向西,横跨县境北部,支流有铅山河、陈坊河、石塘河,年地表径流总量17.24亿立方米,人平拥有水资源8788立方米,高于全国人均水量200%,高于全省50%,河流水能蕴藏量14亿千瓦,可开发电量6.7亿千瓦时,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可开发电能53万千瓦时。铅山属中亚热带温湿型气候,距海洋较近,受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季风交叉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根据1959年-2007年气象资料统计,2011年平均气温在17.2℃至19.6℃之间,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6.1℃,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9.5℃,年均降水量1700至2100毫米,平均年日照为1792小时,年均无霜期25l至27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农作物生长十分繁茂。铅山导游词2鹅湖书院位于江西铅山县鹅湖山麓,山为武夷支脉,因山上有鹅湖得名。具体位于原鹅湖寺西侧,距河口镇15公里。与吉安白鹭洲书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齐名,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南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在此聚会讲学。四子殁,信州刺史杨汝砺筑“四贤祠”以资纪念。淳祜十年(1250),朝廷命名为“文宗书院”。明景泰四年(1453)重建时,称“鹅湖书院”。书院建筑背山面畈,占地约5400平方米。八百余年来,递废兴,建筑规模几经变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修建后的基本布局为:院墙前临照塘,墙内左义门、右义门。建筑共六进:一、头门;二、青石碑坊;三、泮池,池上有雕栏石拱桥,泮池两各有一碑亭;四、仪门,三楹,两翼有庑廓;五、会元堂,五楹;六、御书楼。东西两廓各有读书号房20幢。1957年,江西省文化厅拨款重修,1959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05月25日,鹅湖书院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书院占地8000平方米。书院前面有石山作屏,山巅巨石覆盖,石尖耸立,千姿万态,突兀峥嵘。左右两侧山势合抱,重峰叠峦,苍翠欲滴。其左侧山顶,还有飞瀑倾泻而下。书院所在的山谷小平川,更是古木参天,曲径流泉,幽静无比。鹅湖书院在鹅湖寺,即仁寿寺的左边,而鹅湖塔则在鹅湖书院的左边。鹅湖书院的大门,不在正中,而在左面,所以正对着鹅湖塔。书院四周有山有溪,环境幽雅。鹅湖书院比鹅湖寺大得多,建筑规模颇似孔庙。由大门进去,经过两排桃树,有一个大圆门,圆门内有一个大院子,对面又是一个大圆门,上面是三排殿宇,由此登石阶而入,又是一个院子,里面是半月池,池周围是石栏杆。渡过古桥是第一排殿宇,再过一个院子,是第二排殿宇,其最后一排殿宇,是四贤祠。祠前也是一个院子,祠后则是一个相当高的坪台,其下有一小池,其后是一座高墙,正对那两大圆门的北端高墙。这三排殿宇是主屋。在主屋两旁,又是一排一排的房屋,错落有致。在鹅湖书院后面的四贤词内,设有朱、吕、二陆四个牌位,又有一个题着“顿渐同归”字样的匾额,这和书院前排建筑中所悬“道学之宗”的御匾,正遥遥相对,由此可见宋代朱陆鹅湖之会的盛况。抗日战争期间,鹅湖书院成为东南训练团的驻扎营地。铅山导游词3铅山是我的家乡。那里山青青,水碧碧,美食数也数不清。家乡的黄岗山被人们称为必爬的山,那里宛如仙境一般。清晨,黄岗山带着几缕少女含羞。中午的黄岗山犹如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大地之上。傍晚的黄岗山在夕阳映照下就像年轻的姑娘羞红了脸,很美很美。家乡的葛仙山非常的著名,传说那里住着一位成仙的道长,有求必应,因此被人们称为必拜的山,山上有必拜的佛。葛仙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位于上饶市铅山县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脉,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当时葛仙山的大葛仙殿有万众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