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顺德区容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pdf

广东省顺德区容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顺德区容山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 解析)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到中国话剧艺术,人们首先会想到它的现代属性,其次会想到它的现实使命。它是顺 应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转型,从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和开启民智的现实需求出发, 借鉴西方戏剧经验而创造生成的舞台艺术,发挥着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国话剧生成之前,中国戏曲顺应中国文化的诗学传统和抒情特点,以歌舞演故事, 以写意性与程式化表演,以典型化、符号化脸谱和曲牌体、板腔体音乐模式,培养了中国观 众的接受心理和欣赏习性。 20 世纪初,近代社会的历史变局,决定了中国话剧的必然出现,它是民族意识走向理性 自觉的文化选择,是中华文明涅槃重生的历史嬗变的产物,也是民族自强、文化振兴的使命 承担。 1907 年秋,王钟声公开声称要以演话剧为手段,“唤起沉沉之睡狮”。他表示: “中国要 富强,必须革命;革命要靠宣传,宣传的办法,一是办报,二是改良戏剧。”鉴于改良社会的 急迫性,新剧的倡导者抛弃了门派众多、技艺复杂的戏曲,而选择了更具灵活性、实践性的 话剧艺术作为创新的突破口。话剧不是供人欣赏的 “玩意儿”,而是唤起民众、改造社会的 有力武器。 早期话剧与戏曲的关系实属藕断丝连,朱双云 《新剧史》所概括的 “生类”“旦类”,显 然脱胎于戏曲行当。然而,新兴的话剧不同于戏曲,话剧对以艺术的方式反映真实、思考人 生、发挥现实作用的强调,显然不同于成熟的戏曲艺术对形式美的倚重,而是更加彰显了社 会人生的参与感、在场性和现实功用。 话剧对传统戏曲精神的融通,充分表明话剧艺术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可行性。《商鞅》 《李白》《蔡文姬》等话剧的持续热演,《杜甫》《苏轼》《詹天佑》等话剧对历史人物的重新 书写,都表明民族文化史和心灵史对于当代话剧创作的重要意义。历史上出现的优秀话剧, 无一不是作者良好的民族文化素养的显现,无一不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产物,无一不是 中国式普遍伦理道德和社会正义的体现。 中国话剧的民族特色,不在于它多大程度地融入了传统戏曲的外在表现手法,尽管这是 话剧民族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契合了民族精神和美学神韵,即从骨子 里流露出 “中国特色”“中国气派”。没有深厚而活跃的民族艺术精神,没有深厚而扎实的传 统艺术底蕴,中国话剧将难以立足;没有宽广的文化胸襟和广采博收的气度,中国话剧将难 以发展。因此,话剧人应当不断努力,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吸纳民族艺术精华,借鉴外来艺 术经验,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艺术精品。 (摘编自宋宝珍 《中国话剧:110 年的回眸》)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话剧是在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出现的具有现代属性的舞台艺术。 B. 中国话剧以时代要求和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发挥着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 C. 中国戏曲顺应中国文化的诗学传统和抒情特点,培养了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和欣赏习性。 D. 中国话剧是国人民族意识走向理性自觉的文化选择,促成了民族的自强、文化的振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话剧的现代属性入手,阐述了中国话剧的产生、作用、精神内涵和民族特色。 B. 文章通过梳理中国话剧与传统戏曲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二者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 C. 文章引用王钟声的话,意在阐明话剧诞生之初,它的实用性远远大于其艺术性。 D. 文章以 《商鞅》等话剧演出获得成功为例,证明了话剧植根于民族文化是可行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早期话剧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思考,对传统戏曲所倚重的形式美不太关注。 B. 中国话剧是作者文化素养的显现,是内容与形式结合的产物,是伦理道德和社会正义的 体现。 C. 中国话剧如果能高度契合民族精神和美学神韵,日后的发展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D. 话剧人如果能够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借鉴外来艺术经验,就能创造出艺术精品。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百年树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工作者,省市一线名师,愿意分享优质资源给所有需要的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