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论语》高考总复习2.ppt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论语》总复习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1.比较题型分析 2.文本梳理 3.考题训练 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 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文本梳理 《知其不可而为之》 《仁者爱人》 《君子之风》 知其不可而为之 隐士(接舆、长沮、桀溺、荷蒉者、丈人等):消极避世,对孔子或其弟子持或嘲讽,或讥笑,或劝阻,或拉拢等态度。 孔子(及其弟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积极入世。 (德政、礼治) 评价: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和批判地继承,首先要看行为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为正义事业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在精神境界上达到常人罕见的高度,其理想主义的光芒照耀着人类精神大道,对人民群众的动员作用和榜样作用不可低估。其次,从斗争策略来说,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的牺牲。 正面评价:1、这是一种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百折不回的精神;2、是强烈的社会、历史、政治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担当精神;3、是奉献精神、献身精神、牺牲精神;4、深重的忧患意识;5、从政的高度自信;6、青史留名、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 反面评价:1、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不能自欺欺人;2、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以退为进;3、明知不可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4、有时,一条道路行不通,换一条道路重新开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也许能获得更大的战功,要学会变通,何必固执地撞得头破血流最终一无所获呢? 知其不可而为之 仁者爱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强调的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 “仁”的根本: “仁”的基本准则(核心思想): “仁”的理想效果: “仁”的最高境界: “仁”的途径和方法: “仁”的最高标准: 看一个人是不是“仁者”,不能过于注重小信小节,要看他是否对社会、对百姓作出了贡献。 孝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忠恕(对人尽心竭力、待人宽厚仁慈)。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老人安逸,让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爱)。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 文: 质:内在修养 温和、严肃、庄重、安详(外在的礼) 道、德、仁、艺 义、礼、孙、信 杀身成仁 见利思义、重义轻利 安贫乐道、乐天知命 仁、智、勇、弘、毅 (动静相宜、心胸开阔、意志坚毅) 总纲:德才兼备 义利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君子不取。 小人:求生害仁、见利忘义、耻恶衣恶食、患得患失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篇下》) 1.相比较后世宋儒“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想,孔子和孟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1分) 2.对于君臣关系,孟子的主张比起孔子来有什么发展?(4分) 1.孔孟主张对君臣双方都应有要求。强调君臣各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孔子只是笼统地提出君臣都要守礼义,而孟子则谈得比较具体,他站在劳动人民立场上,爱憎分明,对君主要求更加严明,他的主张更有人民性。 [一]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二]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三]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三则材料中,孔子都认为管仲“仁”,但也承认管仲确有“    ”的行为。(2分) (2)综合三则材料,概括孔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4分) (1)不知礼; (2)①客观、公正、全面。做到一分为二,是其是,非其非。 ②突出主要方面,做到大处着眼,不因小失大。在仁与礼的关系上,是变通的,认为评价仁的最高标准是看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卫灵公》)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

文档评论(0)

anm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