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NO供体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 1. 全身血液动力学作用 NO供体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已有很长历史。目前硝酸甘油及其他有机硝酸酯类仍在心绞痛治疗占主要地位。各种可供临床使用的NO供体也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及外科血压控制。 (1)心绞痛控制 常用有机硝酸酯类。由于其在低剂量时以降低心脏前负荷占优势,因而选择性降低心室璧张力,缓解心舒期冠脉受压,增加心内膜下血流分布;而对心脏输出量几乎无影响,使其区别于其他NO供体。此外,硝酸酯类还可选择性扩张较大的冠脉交通支,故使血流更易流至心肌缺血区,并增加侧支循环。这种独特的作用可能与局部血管代谢生成NO的差异或辅助因子(巯基)丰富有关。 (2)急性心肌梗塞 不同的NO供体,由于其不同的血管活性,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也有较重要的血流动力学差异。硝酸甘油静脉给药,可获多种益处,如减小梗塞区、改善局部和左室功能、减少重建、降低医院内并发症和住院一年内死亡率。但硝普钠却仅通过降低后负荷而减少心肌耗氧量,故对伴有高血压和心肌缺血的患者可能获益。对血压正常患者,可因降低后负荷而促进冠脉窃流,减少心肌血流,加重心肌梗塞,增加死亡率。 (3)充血性心力衰竭 NO供体如有机硝酸酯类、硝普钠、SIN-1等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均有理想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所有的NO供体均能降低前负荷;但对心衰时的全身血液动力学情况,取决于外周阻力的相对程度。为了快速达到心衰时平衡前-后负荷的效应,提倡使用硝酸酯类合用动脉扩张剂。疗效最肯定的是硝酸酯–盐酸肼屈嗪联合用药,它们既可增强运动耐受力,又可增加左室射血分数。 (4)控制血压 常将硝酸酯类与硝普钠合用,控制全身血压以减少外科手术中血液流失。由于两者作用迅速,半衰期仅2分钟,易于根据血压调节给药量。单用硝普钠降压作用显著,但由于代谢物氰化物有毒性,常合用硝酸酯类,以减小前者剂量,尤其是在冠脉旁路手术中。 S-亚硝基巯甲丙脯酸既具备ACEI的降压作用,又同时兼有NO供体的作用,还因其能抑制胃肠道运动与分泌,特别适用于高血压兼患溃疡病患者。 (5)治疗肺动脉高压 NO能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并抑制由于缺氧促进肺动脉平滑肌增殖。故能减少肺泡死腔,改善肺的通气/血流比值,增加动脉血氧张力。 (6)降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风险 血管狭窄处,球囊扩张撕裂的破口处开始痊愈时,造成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占30%~40%,推测最初的反应就是血管平滑肌的过度增生。由于NO能抑制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降低动物模型动脉损伤初期增厚作用,故应用NO供体可望对此有独特的防治作用。 (7)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S–亚硝基谷脱苷肽在不影响血压的浓度时,即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可望用于某些血栓形成紊乱性疾病。硝普钠既可舒张脑血管,又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已有报道颈动脉给药可改善大鼠脑缺血,减小脑皮质梗塞范围,同时伴有脑血流增加和脑电图恢复,有较大的医用前景。 2. 拟NANC能神经递质样作用 * * Myosin=肌球蛋白;心房肽(atriopeptin);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 (ANF)心钠素 * * Association of the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gene polymorphism with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middle-aged men 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出版社Springer Berlin / HeidelbergISSN0946-2716 (Print) 1432-1440 (Online)期Volume 80, Number 9 / 2002年9月文章类型Original ArticleDOI10.1007/s00109-002-0365-z 页605-609Subject Collection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SpringerLink Date2004年2月19日 作者 Tarja A. Kunnas, Erkki Ilveskoski, Tero Niskakangas, Pekka Laippala, Olli A. Kajander, Jussi Mikkelsson, Sirkka Goebeler, Antti Penttil?, Markus Perola, Seppo T. Nikkari, Pekka J. Karhunen 1Department of Forensic Medicine, Medical School, University of Tampere, Tampere, Fin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进展PPT课件.pptx
- 2025年eVTOL航线规划与空域管理关键技术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城市低空交通发展报告:eVTOL航线规划与空域管理.docx
- 低空出行新时代:2025年eVTOL航线设计与空域管理策略研究.docx
- 2025广东春季高考英语试卷.doc VIP
- 广东省2025届春季高考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四)(含答案).docx VIP
- 标准图集-22S804 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pdf VIP
- 2025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春季高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招标代理服务服务方案.doc VIP
- VR技术对博物馆游客游览满意度的提升研究论文.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