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上录《十五从军征》 ,《古今乐录》、《古诗源》等均作古诗。郭茂
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五将它列入“梁鼓角横吹曲”,题为《紫骝
马歌辞》,在“十五从军征”前多出“烧火烧野田”等八句。 这里,我
们认同 《乐府诗集》,将此诗视为汉乐府, 并依照通行本, 保留其“十
五从军征”以下的诗句。
注释
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
柏( bǎi ):松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 gǒu d 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 , 洞穴。
雉( 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 (ku í) :即野葵。
舂( 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
羹(gēng) :菜。糊状的
一时:一会儿就
贻( yí):送,赠送
沾:渗入
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十五从军征》浅析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
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飰(饭) ,采葵持作羹。羹飰一时熟,不知贻阿
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
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诗的开头, 统摄全篇、韵长旨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一个芳年稚齿、未谙世事、生气勃勃的少年,转瞬成了一个龙钟老态
的皤然衰翁。那漫长的六十五年的岁月是在哪里,是怎样度过的呢?
作者没有写,却以此把读者带进了深沉绵远的诗的意境,同主人公一
起去体味接下去作品所描写的怆神寒骨,冰冷严酷的现实。一个“从
军征”的“征”字,概括了主人公六十五年的戎马生涯;一个“始得
归”的“始”字,准确、精到地传达了主人公六十五年昼思夜家,愁
肠几断,盼归不得,年朽力衰方得回转家园的亦悲亦喜,说不清是悲
是喜的复杂心情。作者没有絮絮描述这个老士兵六十五年南北征战、
杀敌立功、九死一生的惊心动魄的往事。那些,对于年及八旬、日日
沙场、夜夜枕戈、乡音久绝的主人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无甚新鲜
了。或者说那些或足自慰或不堪回首的往事,与他此时此地急切渴望
知晓家况的心情相比,实实微不足道、不劳挂齿了。平平常常的十个
字,突出了主人公不平凡的特殊经历和当时心境心情,创造了足以笼
罩全诗的氛围。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
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
际的想象到急切的、盼知又怕知的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
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同没有详述主人公六
十五年的征战生活一样,作品也省去了对他餐风宿露、匆匆赶路、与
乡亲邂逅相遇的惊喜的描摹,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
品的聚光点——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六十五
年了,岂敢奢望阖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