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达州市二诊语文试题含答案作文.doc

2019届高三达州市二诊语文试题含答案作文.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达州市普通高中 2019 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 ( 一 ) 论述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 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王阳明语 )不论是“心即理”还是 “致良知”,从字面上看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可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 也可能表现为随心所欲、 恣意妾为。 所以,在心学体系里,王阳明对个体的主观意念做了限 制,提出了明确的修养功夫论,这里的“知行合一”具有明显的道德内省标准,心有邪念,即是行恶。此外, “知行合一”作为一种自我要求更是为了避免知而不行,只满足于训话条理和口舌之争。 “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 之容易, 把作一种光景玩弄, 不实落用功, 负此耳 !”(王阳明语 )日本学者冈田式唐认为: “阳明学是培根之学’,偏重实行和事上磨炼,是其精神要旨所在,知而不行,只是不知,”企 业家立“知行合一”之旨,便意味着严格自我要求的开始。 “知”有其独特的哲学含义,与“良知”相近,知行合一即表现为我的“良知”须化为 真切实在的行为,而我的所作所为又都符合我的“良知” 。这里有着怎样的境界寓意?知行 合一的状态又具体化为“致良知”的过程,“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语 )“归于寂”不是 客观上的不存在, 而是个体主观觉知的灭寂, 即主观之间的隔绝, 它表明一种我与万物相 “绝” 的状态,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王阳明语 )王阳明所说 的“天下无心外之物”意味着使万物皆得吾心之理,也就是个体德性向客观事物的迁移,与之相对,这表明的是我与万物相“通”的状态,良知是个体的内在本质力量,“知行合一” 就是把这种内在的本质力量, 体现到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自 体的中正向客观性的迁移,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性存在。 在企业经管中, 这意味着辩证理性的利他精神, 企业有了这种利他精神, 就能同时实现 企业发展与员工幸福、企业盈利与顾客满意的目标。超越“小我”而观“大我”,人的视角 和世界观都会随之发生变化, 企业家收获经济成就的同时, 也收获人格成就。 企业家的最高 形象如同“企业图腾”般存在, 通过第一个阶段的自我修养达到第二个层次,也通过第一个 阶段的言传身教,从而影响到每一个企业成员, “无为而民自化”。企业家的个人境界与企 业的卓越发展同步并行, 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同道相益, 这样的企业一定是 长盛不衰、基业长青。 ( 摘编自《经营与管理》 2019 年第二期《“阳明心学”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 “心即理”和“致良知”,是主 的 西,都表 自我生命活力的 放和随心所欲、恣意妄 。 王阳明所 的“天下无心外之物”意味着使万物皆得吾心之理,表明的是我与万物相 “通”的状 。 C. 我的所作所 都要符合我的“良知”而我的“良知” 化 我的所作所 , 是“致良 知”的具体表 。 D. 如果把“知行合一”作 自我要求,  目的 然是避免知而不行,  但只能 足于 条理 和口舌之争。 2. 下列 原文 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 是 ( )(3 分) 文章从“知行合一”的自我要求到超越自我的生命境界再到企 的 境界 深入 述。 文章在 述 程中引用了王阳明的不少 ,增 了 服力,使 点更加明确。 文章在分析具体概念 用了比 的手法,使概念的界定更加准确,使 者容易理解。 文章用 田武彦的看法来 明企 家践行“知行合一”要 格地从自我要求开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法不正确的一 是 ( )(3 分 )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 具有明 的道德内省 准,只要心有 念,就是有 行。 王阳明自己也 ,良知之 来之不易,理解起来很容易,但 践起来却很困 。 只要企 家的价 追求与 工的价 一致 ,企 就会快速 展, 盛不衰。 “你未看此花

文档评论(0)

137****0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