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调控:经济转型中的理论认知》.ppt

《中国宏观调控:经济转型中的理论认知》.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宏观调控中的央地关系困境 关于潜在的成本 只有一个,即地方政府博弈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被查处,但由于相关的制度供给不足,处分力度不够,大大降低了违规成本。从目前发生的被查处案例来看,处分多是行政层面的。在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常州“铁本事件”——“铁本”公司法人代表戴国芳涉嫌经济犯罪被刑拘,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被党内严重警告,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明祥被责令辞职。显然,与安全生产方面的问责风暴相比,地方政府博弈宏观调控政策付出的潜在成本可谓很低。 宏观调控政策本身就来自中央政府不同部门,而部门之间有时步调不一致,不但使得地方政府无所适从,也动摇了中央宏观调控的权威性。 央行2003年曾经发布了旨在控制房地产贷款风险的第121号文件,建设部转身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出第18号令肯定房地产健康发展;2004年建设部发布报告否认房地产存在泡沫,央行则决定提高利率。这种中央多只“看得见的手”但宏观调控取向不一致的现象,当然给地方博弈中央的政策创造了空间。 从收益和成本分析的角度看,在紧缩性的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博弈中央是合算的,它必然有这个主观意愿。 地方政府有没有能力与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博弈? 地方政府具有动员资金和土地资源的能力,从而有能力成为固定资产投资进而经济过热的主导力量。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变通的方式举债融资。 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土地使用审批权限,在“经营城市”理念指导下,土地收入是近年来各地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 第三,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从而能够通过银行——政府合作获得银行贷款或者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提高投资能力。 一个结论 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中,面对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地方政府既有愿望、有动力,也有能力去和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博弈,那么它必然会消极地对待宏观调控。当然,地方政府不会一味的去博弈中央,中央实施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时,由于调控取向与经济增长取向的政绩考核以及地方的发展愿望是一致的,地方政府是积极配合的 三、围绕宏观调控的实践与理论互动 从上述理论框架出发,中国宏观调控与西方经济理论的界定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呈现出中国特色。首先,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制度一般被认为是外生的,但中国宏观调控具有制度性特征,被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并在宪法中加以强调;其次,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结构问题是被忽视的,但中国宏观调控始终在强调结构的优化;第三,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中国宏观调控运用行政手段和规划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三、围绕宏观调控的实践与理论互动 中国宏观调控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具有创新色彩。 其一,宏观调控在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中缺失解释与界定的事实,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这种实践与理论互动,本身就具备了理论创新的主客观条件。 其二,相对于经典的宏观经济理论而言,中国宏观调控实践与理论的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不同于经典的理论解释框架,这种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互动,具有现实的创新性。 三、围绕宏观调控的实践与理论互动 首先,由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中国经济面临众多的结构矛盾和利益冲突,需要在宏观层面上予以协调,宏观调控必须强调结构性目标,与西方经济学语境中忽视结构问题的宏观经济政策完全不同。 三、围绕宏观调控的实践与理论互动 其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赶超战略在长期内是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思想,因此中长期规划对于落实发展战略是不可或缺的。 三、围绕宏观调控的实践与理论互动 第三,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古老文明传统的东方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方面有其特殊逻辑。在中国,党和中央政府除了达到一般意义上的经济目标以外,还需维护国家的统一、中央集权体制的生存和延续,而市场经济带来的是分权和竞争,所以党和政府必须在宏观上对任何影响到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因素和问题进行调节和控制,于是宏观调控不仅仅应该发挥西方主流宏观经济理论中强调的政府对市场的间接影响作用,更有直接影响的能力,因此计划和行政手段仍有发挥作用的空间。 四、结论 中国宏观调控,是中国政府根据对国民经济运行形势的基本判断,针对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而采取的宏观经济管理行动,这些新问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是计划经济时期所未有的,也是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实践中没有的。 四、结论 中国的宏观调控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行为,既不同于西方式的政府干预,也不同于西方式的宏观经济政策,更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管理。宏观调控是中国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围绕着宏观调控实践的深入和概念的发展,在事实上逐渐形成了一个关于宏观调控的理论框架。这个理论框架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