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圈闭及油气藏的类型
6.9 岩性油气藏的概念与形成特点
一、岩性油气藏概念及分类
1.岩性油气藏概念
岩性油气藏:由于沉积作用或成岩作用,使地层岩性、物性
发生变化,形成岩性圈闭 ,其中聚集了油气即为岩性油气藏。
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的差异,导致沉积物岩性或物性发生变化,
形成岩性上倾尖灭体、透镜体、生物礁、物性封闭圈闭。
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透镜体油气藏
2.岩性油气藏分类
按储集体类型:砂岩、碳酸盐岩、火成岩岩性油气藏 ,主体
为砂岩类。
按源岩与砂体位置关系:源内岩性油气藏、源外岩性油气藏。
按圈闭成因:岩性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物性封闭、生物
礁油气藏 ,主体是砂岩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圈闭。
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和透镜状岩性油气藏的共同特征:
(1 )储集体往往穿插和尖灭于烃源岩体中,不仅有充足的油气源 ,
还有良好的储盖组合条件 ;
(2 )圈闭形成时间早 ,油气一次运移直接排入储集层,有利于油气
的聚集成藏。
(3 )岩性变化的结果 ,主要与沉积环境的变化有关。
(4 )分布与河、湖、海沉积体系和古地形有关,常成群成组出现。
油气充注成藏的动力、阻力及运聚方式
充注动力:因生烃及砂泥岩差异压实产生的源岩异常高压与透镜
体压力之间的流体压差;泥质源岩与砂岩透镜体接触带的毛细管压差。
充注阻力 :来自于砂岩透镜体中孔隙流体排驱所受的毛细管阻力。
压力封存箱
断层排烃
差异压实排烃
微裂缝排烃 源岩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运聚方式:根据油气运移和聚集源动力的形成、演化以及积累
和释放过程,烃源岩系中岩性油气藏油气充注、运聚和聚集方式应
以幕式为主 ,且在整个含油气盆地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中起到“中
转站”作用,为大中型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直接提供油气。
岩性圈闭能否成藏的关键:取决于成藏动力与阻力的相对大小。
动力大于阻力,成藏即可完成;否则,岩性圈闭难以成藏。
40
成30 成藏指数=动力/阻力 高成藏
藏
指
数 20
中等成藏
10
低成藏
0 20 40 60 80 100
含油程度(%)
成藏阻力与成藏可能性的关系(据王宁,2000 )
6.9 岩性油气藏的概念与形成特点(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