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发展历程.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技术课程的 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历史回溯 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 起步阶段(1982-1990) 逐步发展阶段(1991-1999) 全面发展阶段(2000-) 从计算机文化观到信息素养观 计算机文化观 计算机工具论 计算机文化观 信息素养 从计算机文化观到信息文化观 计算机文化论 计算机工具论 文化论再升温 信息文化观 计算机文化论阶段 时间: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标志: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 1982年,我国教育部决定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所大学的附中试点开设BASIC语言选修课。 计算机工具论阶段 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 标志:在1985年召开的第四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上,英国专家明确提出应当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应用,这一观点得到普遍的认同。 文化论再升温阶段 时间: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世纪末。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相继出现了“多媒体文化”“网络文化”等概念。 国家层面的举措: 1992年教育部决定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改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并明确将该中心作为基教司领导下的计算机教育研究机构。 1994年教育部首次对计算机教育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 1994年10月发布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首次提出了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的观点…… 信息文化观阶段 时间:从20世纪末至今。 伴随社会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文化的形成,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由技能训练转向技术素养与文化素养的结合,形成一种事实上的信息文化教育,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 1999年,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征求对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修改意见的通知》 2000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将“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 国家层面的名称变化 工具素养(应用工具能力) 计算机素养(程序设计能力) 过渡期,前奏 信息素养(信息能力) 信息素养(学科核心素养) 计算机工具论 计算机文化论 文化论再升温 信息文化观 总结:各阶段对人的内在品性的要求 * * * 理念的发展,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的变化。 * 最后一个阶段有所变化,与前面对应。 * * * * * * * 2000年被称为元年。 * * * * 理念的发展,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的变化。 * 最后一个阶段有所变化,与前面对应。 * * * * * * * 2000年被称为元年。 *

文档评论(0)

文人教参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老师教学,学生学习备考课程、成人语言培训课程及教材等为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竞争力,塑造学生综合能力素质,赋能学生而努力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3150140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