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神经症性障碍(神经症 ).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发病危险因素 生物学因素: 遗传: 素质与人格类型:具有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 躯体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应激性事件的经历和反应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 社会因素:发病形式、临床症状 * 发病机制 是一种原始的应激现象。包括:兴奋性反应、抑制性反应、退行性反应 癔症是一种有目的的反应(无意识的) * 临床表现 1 分离性遗忘症 :选择性遗忘 分离性漫游:神游症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双重人格和多重人格 分离性恍惚状态、附体状态 分离性木僵状态 分离性情感爆发 分离性假性痴呆 * 临床表现 2 分离性运动障碍: (1)抽搐,(2)肢体瘫痪,(3)肢体异常运动(震颤、抽动和肌阵挛),(4) 立行不能,(5)缄默症、失音症 。 分离性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2)感觉缺失 ,(3)感觉异常,(4)视觉障碍 ,(5)听觉 。 * 临床表现 3(特殊表现形式) 集体性分离性障碍:(集体发作)?此种情况多发生于常在一起生活的群体中,起初有一人出现癔症发作,周围目睹者精神受到感应,相继发生类似症状。 赔偿性神经症:在涉讼过程中,显示、保留和夸大症状,有利于受害人索取赔偿。 职业性神经症: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运动协调障碍,多见于容易紧张、焦虑、对工作感到厌倦或精神负担很重的人。 分离障碍性精神病:意识朦胧、漫游症、幼稚与行为紊乱及反复出现的幻想性情节,可有片断的幻觉妄想。 * 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起病大多急骤,常由明显的精神因素促发。情感爆发、木僵、痉挛发作等常为阵发性发作;遗忘、感觉障碍等往往呈持续病程。 急性起病大多迅速恢复。 “原发性获益” “继发性获益” :致使病程迁延,经久难愈。 * 诊断 正确的临床诊断应建立在充分排除能出现癔症症状的各种神经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的基础之上。 在某些器质性疾病早期,器质性损害的证据不易发现,则需进行足够长时间的临床随访,才能最后确定诊断。 * 鉴别诊断 急性应激障碍:强烈的应激性生活事件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荒诞离奇,不可理喻 诈病:诈病有明确的目的,“症状”受意志的控制,多属于主观感受性质,“症状”多突然产生,目的一旦达到, “症状”就会不治而愈 。癔症的症状受无意识机制的支配,与原发性或继发性获益有关,并非故意伪造。 * 鉴别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失明、失聪等 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癫痫大发作:意识丧失、眼球固定、发作形式(典型三期)、夜间发作、发作时间短、发作地点无选择性、咬伤唇舌、二便失禁、发作后不能回忆、EEG改变。 * 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癔症的首要措施 暗示疗法:消除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有效措施,特别适用于急性起病的患者。? 解释性心理疗法:适用于除癔症性精神病发病期之外的各型癔症 分析性心理治疗:主要运用于癔症性遗忘,多重人格和各种躯体障碍。 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治疗。 家庭治疗 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 预防 癔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及时消除病因,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性质有正确了解,正视存在的个性缺陷,改善人际关系,对预防复发都有一定帮助。长期住院或居家休养,对患者非适应性行为经常予以迁就或不适当强化,均不利于康复。 * 应激相关障碍 概述 一类与精神创伤或精神应激有明显因果关系的精神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是环境中的精神应激事件与个体的易感素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疾病的发生一定与精神应激有关,不遇上精神应激事件就不会发病。 * * 危险因素 精神应激事件 精神创伤性事件 日常生活事件 个体易感因素 个体内在因素 个体外在因素 * 经历这些精神创伤 性事件后,有4类人群是精神创伤的高危人群 据调查,60.7% 男性与 51.2%的女性一生中会经历一次以上群体或个体的精神创伤性事件 (Kessler,1995) 精神创伤性事件 * 分类 急性应激障碍(ASD)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适应性障碍 * 急性应激障碍(ASD) 个体在突然遭遇强烈的精神应激后立即出现的持续短暂的应激障碍。 症状多在创伤性事件后数分钟内出现,持续时间不超过1个月。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迅速缓解。 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 临床表现 1 最核心的症状 创伤性重现体验,回避与麻木,高度警觉状态 分离症状 麻木、情感反应迟钝、意识清晰度下降、不真实感、分离性遗忘、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等 * 临床表现 2 一般表现 茫然,注意狭窄、不能领会外在刺激、定向错误。甚至可达到分离性木僵的程度,或者表现为激越性活动过多(如逃跑反应或神游)、情感爆发等 精神病性症状 在病情严重阶段可出现思维联想松驰、片断的幻觉、妄想、严重的焦虑抑郁,达到精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