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术咔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
温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质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难点:仝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
的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艺术特征而实质是
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作者介
林庚:福建福州人,1910年2月22日生
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
我国现代瞢名诗人,诗砍研究家。他将创
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
诗研究方窗,他提出的最着名的论点是
“盛唐气”。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
燕京大学、北京大泶中文系的教授。出版
过《春野与窗》、《问路集》詟六部新诗
及古典文掌专着《诗人李白》、《中国
文学筒史》等。
、导入:
诗中作者为何不用“落叶”
与“落花”,而用“落木”
诗词填空:
与“落红”呢?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先分析每段讲了什么,再讨论作者谈了一个怎
的文学现象?
1、说明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
2、古代诗歌中很少用“树叶”,后又发展到用“落木”
3、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
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
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4、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5、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个特征。(有暗示性)
6、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
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7、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
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三、整体感知:文章结构思路如何?
(1-3)“木叶”为诗(现象)
人所钟爱。
2、(4-6)“木”被人喜欢的(特征)
原因。
3、(7)总结:“木叶”与
“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
(总结)
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
字千里。
诗。不仅要品尝官內的意思。而且要品尝
言外的滋味。丛课文看含“木”与“树”的意味
有什么异同?
·按照字面解释,“木”就是“树”,而“木”
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木”比“树”更显
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而
“木”常让人联想起树干,有疏朗、干燥的意
味。“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
干燥之感,传递着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课文说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
成为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这些潜在力量与概
中的意义交织结合起来,就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
是写到怎(同意茶计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
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都给人枝繁叶茂,浓
阴匝地的感觉;而“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
叶的微黄与王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
的气息,甚至还让人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
起了游子的漂泊。“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
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属于沉沉的阴天,
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是“木”与
“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
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而“落叶”,则比“木叶”
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
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三、“木”在形象上有那些艺术特
征?
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
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
而且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
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
润的。
四、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
标题却拟为说‘术叶)”,若改为“谈谈诗歌
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
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丛理论的角
度来论述,恐怕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
文。标题拟为“说‘木叶”’,文章选取古诗中
的“禾叶力意象作为论题,在结构安排上由引古
诗到探意蕴,先排除古诗人考虑文字洗炼的因素,
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
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苘题并加以阐释
这样,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有关“木
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并逐层深入;探幽发微,
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
心理。“说‘木叶”’的拟题应该是本文的
亮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