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汇总.docVIP

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汇总.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举措和重大历史任务。为确保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有必要对新农村建设涉及到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一、在思想与理论上廓清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有的同志认为,新农村建设反映的思路是城乡割裂。城市人率先现代化,农村人就地城市化。也有的同志担心提出新农村建设会影响城镇化的进程。对待这个问题,首先应认识到,城镇化和工业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国际经验判断,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要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第三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人力密集性和消费的产地性这两个特征,它比第二产业更依赖于人口的积聚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可以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和城镇化进程滞后制约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人口的积聚将带来对第三产业的消费的增长,但这种聚集需要有产业的依托、更多就业机会的创造,最根本的是需要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增长。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面临着国内需求不足和城乡发展失衡的突出矛盾。据统计,2004年,投资和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60%左右,而消费仅占40%。消费需求不足的关键是农民消费能力太低,农村市场没有启动起来。占全国人口近70%的乡村人口,只占城乡居民储蓄总额的18%,仅消费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36%。如果回顾历史,进行纵向比较,1985年农村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的比重曾经高达56.5%,而那一年城乡收入之比为1.86:1,是改革开放以后城乡收入比率最低的年份之一。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直接导致工业生产的产能过剩,经济增长没有坚实的底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城市工人下岗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太低。按国家统计局测度的农村小康实现目标,到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6000元,而2004年仅为2632元,实现程度仅为11.4%,还有88.6%的路程要走。200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这样就可以启动和扩大农村人口这一国内最大的潜在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建设新农村将需要大量的水泥和钢铁等工业产品,能够有效解决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为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同志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对发展重工业与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之间的辨证关系,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五十年后的今天,同样可以说,如果我们真想要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就应大力促进农村的发展,增进农民的福祉。我们过去的经验教训是,将农村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作为相互割裂的两个独立的系统,片面地通过城市导向和沿海地区导向的战略政策来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城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重视不够。新农村建设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系统工程,它将农村和城市共同置于城镇化、工业化的框架之中,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格局。二、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之间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有助于增加大量的对水泥、钢铁等工业产品的需求,解决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好地支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切勿将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建设,盲目地搞工程,有能力干,没能力也要干。甚至单纯为解决城市建设发展用地盲目减少村庄,用强迫命令的方式让农民集中建房、上楼。要认识到,通过新农村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民,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最终目标。因此,在注重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更应重视全面提升农民的素质这一“软件”建设。目前,我国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提高农民素质的任务十分艰巨。2004年,农村文盲率仍高达10.7%,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7年,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9.1%,远低于城市人口65.4%的水平。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全国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6人,而农村只有1.02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力要素具有非同质性,素质低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负担,素质高则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条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尤为重要。印度学者阿马蒂亚·森曾指出,贫穷并不仅是收入的剥夺,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剥夺,穷人无法行使某些基本的能力,这是一种绝对的剥夺。我们所说的公平分配,首先是获取和使用机会的能力培养上的公平。而现行的收入再分配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民及其子女的能力建设,没有为他们提供与社会其他人士公平竞争的一个平等的起点,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的质量难以提高,就业机会难以获

文档评论(0)

133****94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