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副词).ppt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副 词 (一)程度副词 表示程度高的主要有“最、绝、极、太、殊、尤、甚”等;表示程度加深的主要有“弥、 益、愈”等;表示程度不深、轻微的主要有“少、略、微、稍、颇”。 太后之色少解。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 (论衡·别通) (二)范围副词 表示总括全部的有“皆、悉、尽、咸”等;表示范围小的有“但、徒、特、第、直、仅”。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左传·隐公元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乐府诗集·木兰诗)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梁惠王) (三)时间副词 “行、垂、且、将”等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方、正、适、会”等表示正在进行; “既、已、业、尝、曾”等表示已经过去;“长、常、雅、素、俄、暂、姑、”表示动作行为 的久暂。 (四)情态副词 方式:俱、并、间、微、窃、故、固;速度:暂、遽、猝、立、即、旋、稍、渐;频率: 数、亟、累、屡、仍、辄、每 (五)否定副词 常用的有“不、弗、毋、勿、未、非、否”等。 不和弗:都是表示一般的否定。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左传·齐桓公伐楚)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在秦汉以前,“弗”字的使用范围非常狭窄,一般来说,“弗”字后面的动词只能是及物 动词,但动词后面却不带宾语。这是和“不”的用法显著不同的。例如: 功成而弗居。 (老子)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墨子·兼爱上) “弗”字后面动词带宾语的例子,在先秦非常少见。例如: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孟子·告子上) 毋(无)和勿 :都经常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意思是“不要”或“别”。这 是和“不、弗”的重要区别。例如: 苟富贵,无相忘。 (史记·陈涉起义)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有时“毋”和“勿”用于陈述句,则表示一般的否定。这种用法频率较低。 欲无获民,将焉避之。 (左传·晏婴论季氏) 未: 表示对尚未实行的某种动作、行为或状况的否定。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传·僖公 22 年) 有时,“未”字只表示一般的否定,和“不”的意义比较接近。例如: 君未知战。 (左传·僖公 22 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4) 非和否: “非”和“否”都是特殊的否定副词。“非”所否定的不止是动词,而是后 面整个谓语。例如: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庄子·秋水) 前例是否定谓语和主语的关系,后例是否定叙述句中的谓语,表示对某一事实的否认。 “否”也是一个用法特殊的否定副词,它和表肯定的应答之词“然”对立,相当于“不” 或“不是的”。例如: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 子衣褐。” (孟子·许行) “否”用在肯定否定迭用的句子里,表示否定的一面。例如: 吾得见与否,在此岁也。 (左传·襄公 30 年)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 (李斯·谏逐客书) (六)谦敬副词(表敬副词) 可以分尊人和自谦两类。 尊人的有“请、幸、谨、敬、惠、辱”等。 自谦的表敬副词,常用的有“窃、忝、猥”等。例如: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李斯·谏逐客书) (七)指代性副词 指代性副词“相”和“见”,是两个特殊的副词,它们用在及物动词前面作状语,意义 上指代宾语,动词后面宾语不再出现。 1. 相: 作指代性副词用,指代第一、二、三人称,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报任安书》;3

文档评论(0)

万寿无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