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评价指标标准体系及方法研究应用.doc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评价指标标准体系及方法研究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摘要 中国严重环境问题,对中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建造成了很大影响,阻碍了中国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可连续发展。所以在综合分析中国外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基础上,依据中国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特殊性,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特点,提出了一系列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科学问题,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 1 生态修复概念确定 生态恢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深化和发展,对生态修复研究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1980年Cairns主编《受损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一书出版以后,生态修复才开始作为生态学一个分支进行系统研究。欧美国家对此研究较早,Diamond在1987年提出生态恢复就是再造一个自然群落、或再造一个自我维持并保持后代具连续性群落,而Jordan在1995则认为,使生态系统恢复到先前或历史上(自然或非自然)状态即为生态恢复[1];Harper研究发觉,生态恢复是相关组装并试验群落和生态系统怎样工作过程[2];国际恢复生态学会(Society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前后提出三个定义,但最终确定为生态恢复是帮助硕士态整合性恢复和管理过程科学,生态整合性包含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及历史情况、可连续社会实践等广泛范围[3];Cairns认为,生态恢复是使受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效恢复到受干扰前状态过程[4];另外,Egan认为,生态恢复是重建某区域历史上有植物和动物群落,而且保持生态系统和人类传统文化功效连续性过程[5]。综上,生态恢复既能够依靠生态系统本身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也能够依靠人工调控能力。不过并未说明生态系统本身组织、自我调控功效和人工调控能力在生态恢复作用主次地位。中国学者依据统一“生态”内涵、和国际上确定生态修复概念对应、和生态修复通用性标准将生态修复概念确定为:生态恢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是指在特定区域、流域内,依靠生态系统本身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单独作用,或依靠生态系统本身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和人工调控能力复合作用,使部分或完全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到相对健康状态[6]。 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论 中国水土流失是头号环境问题,对中国生态环境、经济建设造成多个危害,成为中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可连续发展关键障碍之一。中国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7-10]建国以后中国开展了大规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11]。从20XX年以后中国出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一词,这是中国特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含有普遍意义生态修复一个类型,但也含有其独特特征,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界定应符合中国土壤侵蚀面积广、强度大,经济落后,人口众多等国情。 杨爱民把生态修复概念界定为:依靠生态系统本身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和人工调控能力复合作用,或在特定区域、流域内,依靠生态系统本身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单独作用,使部分或完全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到相对健康状态。恢复生态学应用研究理论较多,但人为设计和自我设计理论是惟一从恢复生态学中产生理论。人为设计理论则认为,经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能够直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类型可能是多个多样;而自我设计理论关键见解认为,只要有足够时间,伴随时间推移,退化生态系统将依据环境条件合理组织自己并会最终改变其组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就是利用生态恢复人为设计理论,在对水土流失地域受损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诊疗基础上,对水土流失地域进行合理分区,确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目标、路径和标准,加紧生态恢复进程,使生态恢复能够达成人为设计目标。 3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指标体系设计标准 生态修复监测指标体系应能够全方面、客观地反应生态修复过程中环境条件改变、人为原因消长,尤其是生态系统本身演变规律、可连续性、生产力水平、养分和水分保持力、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等。为使监测达成预期目标,进行监测时应遵照代表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动态性和层次性标准[12],同时监测指标值采集或取得比较轻易操作。为此,设计其监测标准为: 3.1 系统性标准 应从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系统地选择监测指标,从多个角度反应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情况及生态环境总体特征。 3.2 代表性标准 生态系统组成包含大气、水、岩土、生物等方面众多因子,各因子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生态效益表现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效等方面,若面面俱到,既不现实也无必需,应选择部分含有代表性、能够反应生态修复效果关键因子作为监测指标。 3.3 可操作性标准 在确定监测指标时,不仅应考虑其含有系统性和代表性标准,更关键是要考虑其测定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实用性。监测指标值应易于测定获取,应多

文档评论(0)

159****9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