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定语后置的几种类型.ppt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汉语定语后置的几种类型 定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的,一般放在中 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但在古汉 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 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 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 点把它总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 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 ①(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今)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岳阳楼记》)(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 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 担忧。 ①②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 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 “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例如: ③(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 说》)(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 食。 ④(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 梁惠王下》)(今)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 无路的老百姓。 ③④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 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 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 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 ⑤(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今) 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3

文档评论(0)

万寿无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