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证据法的目的.doc.docx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论民事证据法的目的 内容提要:目的论对于制定和解释民事证据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民事证据法的目的可以分为根本目的与其他目的两个层次, 发现真实是根本目的,其他目的包括诉讼效率、程序公正、解决 纠纷、保护其他权益。不同目的之间既有兼容关系,也存在着紧 张和冲突。当诸目的出现冲突时,一般应当本着既有利促进实现 根本目的又能兼顾其他目的的原则来制定证据规则。 在处理当事 人收集证据与法院调查取证、举证期限、非法证据排除、释明义 务等问题时,应当充分考虑根本目的的要求。 关键词:民事证据法 目的论 发现真实 其他目的 冲突与协 调 引言 引言 民事证据制度究竟为何而存在, 这是我们在制定民事证据法 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和探究这一问题之所以重要, 是由于 法律是立法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有意识地制定的, “目的是 全部法律的制造者,每条法律规则的产生都源于一种目的, 即一 种事实上的动机”。①不仅如此,这一问题对法官正确地解释和适 用证据规则也至关紧要,因为“主要的问题不是法律的起源,而 是法律的目标。如果根本不知道道路会导向何方, 我们就不可能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一一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姬敬武译,华夏岀版社 1987年版,第104页 智慧地选择路径。对于自己的职能,法官在心目中一定要总是保 持这种目的论的理解……最后的选择原则对法官与对立法者是 一样的,这就是适合目的的原则。 ‘目的是内在的生活和被掩盖 的灵魂,但它却是一切权利的源泉’。”② 目的论因其固有的概括性、抽象性被归入理论法学的范畴, 然而目的论本身又与具体制度的设计和建构息息相关, 在不同的 目的论的指导下,具体制度的建构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因 此,研究目的论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富有实践价值。 近年来,我国民诉理论界正开始关注民事诉讼目的论问题, 对民事诉讼制度究竟为何而设立已展开研究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但是,对民事证据制度的目的这一问题却至今无人问津, 笔者以 为,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具有实践上的紧迫 性的。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相当简单, 而过于原则粗疏的 规定显然难以规范和调整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活动。 为了弥补这一 缺失,我国已开始为制定证据法作准备。 尽管正式的立法程序尚 未启动,但由一些学者进行的草拟证据法或民事证据法的工作已 进行多年。在起草的过程中,学者们遇到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怎样处理当事人举证与法院调查取证的关系, 如 何合理界定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范围,对审判实务中进一步缩 小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范围的做法应作如何评价?如何对待 [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 1998年版,第63页 举证期限,是继续实行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随时提出主 义,还是转而采用证据适时提出主义, 为当事人设定举证期限? 如果设定举证期限, 对逾期举证是如最高人民法院在 《关于民事 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以下称《证据规定》 )中那样设定证据失 权的后果, 还是对逾期举证一方实行费用制裁, 让其负担由此多 支出的费用和赔偿对方的损失?如何处理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 据问题,是由于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调查取证时的手段不合法 或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否定其证据资格将其排除出诉讼, 还 是将非法取证行为与证据能力问题分开来处理, 让证据进入诉讼 而追究非法取证行为的法律责任?如果设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是凡是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 得的证据一律予以排除,还是以重大违法作为实质性的排除标 准,让法官在具体案件中采用利益衡量的方法来裁量决定排除与 否?如何协调法官的中立性与法官的释明义务之间的冲突, 怎样 确定法官关于证据的释明义务的范围才妥当, 促使当事人提出新 的诉讼资料, 敦促当事人举证是否也应当作为法官的释明义务? 如何对待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依据新证据提出再审, 是只 要提出了原审中未曾提出的足以推翻原裁判的证据就进行再审 呢,还是依据新提出证据的具体情形区别对待? 对上述问题可以从理论上做出种种不同的回答, 以不同理论 为依据在立法上也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选择,然而问题却在于, 这些不同的理论和不同的选择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来鉴 别,所能区分的,充其量也只是哪一种理论更优,哪一种方案更 佳。要做出比较,单从问题本身来思考和做出分析也是不够的, 这意味着,要做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 就必须回到更高的层次上 去寻找答案。具体而言,需要将这些问题同民事证据制度乃至民 事诉讼制度的目的这样根本性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 从目的论中 寻找答案。 二、民事证据法的根本目的一一发现真实 证据是确定事实的方法,诉讼中的证据制度主要是用来确定 事实真相的制度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