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制度视野中的现代企业理论:框架与意义.pdf

宏观制度视野中的现代企业理论:框架与意义.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宏观制度视野中的现代企业理论:框架与意义 作者:田永峰 摘 要:考察企业的合约性质进而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理论的主要内 容。然而企业并非天然存在或事先给定,现实中的企业制度也都带有 明显的“异质性”。其原因在于,不仅企业博弈均衡的内在逻辑必须 以一定的外在制度条件为前提,而且具体企业制度本身也是制度环境 选择的结果。现代企业理论必须赋予自身以“宏观制度之维”才能对 此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关键词:现代企业理论 困境 宏观制度之维 框架和意义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发现,现代企业理论着重从微观层面考察了 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事实上,作为制度的企业只是总体制度之网上 的一个环节。可以判定,一般所谓现代企业理论本质上只是“西方” 企业理论。作为西方企业理论的现代企业理论,要想避免重蹈发展经 济学解决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失败”的覆辙,要想发现并实现其对 于中国而言的“现代性”使命,就必须从理论上赋予自身以宏观制度 之维,从实践上重视东西方总体制度环境的差异及其对于企业制度的 影响。 一、现代企业理论的逻辑及其困境 企业理论发展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古典经济学,主要 强调了企业的生产属性;第二个阶段是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强调了企 业的交易属性。全面考察发现,企业生产的特征在于其交易属性,企 业交易属性衍生出了企业的契约性质,企业契约又外化为企业所有权 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配置的制度安排。分析表明,在指导不同国家 的企业制度建设方面,由于缺少一个应有的维度,现代企业理论面临 困境。 1、现代企业理论自身的逻辑 对企业生产属性的强调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贡献。企业的生产属性 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市场之上,企业总是按照一定的生产函数, 将两种以上的特定生产要素组织于统一的生产过程之中,生产然后销 售产品。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生产本身表现出系统的特点,生产要素 之间表现出相互依赖的性质,而生产的组织者——企业家则以成本— 收益比较为基本的逻辑,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追求,以确定最优的生 产要素组合和最佳的生产规模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不是物质资产的简单聚 合,而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企业要求按照一 定的生产函数将特定的生产要素统一于同一个生产过程之中,而任一 生产要素都有其特定的产权主体,任一产权主体总要求其产权能够在 经济上得到尽可能大限度的实现,那么,如何用一种“经济”(节约 交易成本)的方法从其产权主体那里得到该生产要素或该要素的特定 权利并有效配置呢?科斯证明,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企业创始的过 程以及企业运作的过程也就是各要素主体间的产权交易过程。这就是 说,企业必须通过再谈判机制就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如何配置在各产权主体间达成“一致性同意”的契约(这里暗含:在 特定时点只有唯一的博弈均衡形式进而唯一的最优契约),企业的生 产功能和经济逻辑才能够得到贯彻和实现。这就是现代经济学主要侧 重强调的企业交易属性。 企业的交易属性派生出了企业的契约性质。企业契约又外化为一系列 的制度安排。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制度安排 是人与物发生关系的中介,一旦人与人的交往方式是不经济的,人对 资源的利用就会加倍的不经济;反之,“人际交易”的优化同时也意 味着倍加的人物交换效率。因此也可以说,企业的制度效率在一定程 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 可见,现代企业理论的主要逻辑是,企业生产是带有制度结构的生产 过程,企业制度不仅是交易的结果,同时还是交易关系的规制结构, 由此达到了企业内交易成本最小化和激励兼容的实现,从而提高了企 业绩效。 2 、现代企业理论面临的困境 现代企业理论给我们描绘了有关企业制度安排的完美图画。按照它的 要求,只要我们依照那个唯一的最优均衡解在各产权主体间配置了企 业所有权,企业制度安排就必定会有效地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现实 情况如何呢? 以俄罗斯的企业制度建设实践为例,俄罗斯在大规模私有化之后,随 着大量私营公司的出现,即开始了对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从设计方案 上看,俄罗斯公司基本达到了西方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性要求”。 但之后的经济发展表明,企业制度创新的“理论绩效”并未变成现实, 转轨期间的多项经济指标反而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制度建设和经济绩 效的强烈反差促进了俄罗斯对经济转轨和企业制度建设相互关系的 反思。总统普京认为:沉重的教训 “雄辩的证明,将外国课本上的抽 象模式和公式照搬到俄罗斯,不可能进行没有太大代价的真正顺利的 改

文档评论(0)

177****1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