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人教版)】最短路径问题(第一课时) .docxVIP

初二【数学(人教版)】最短路径问题(第一课时) .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最短路径问题(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八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路径的问题,体会图形的变化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感悟化归思想。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教学重点: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路径的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轴对称将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复习引入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接触过很多“最值问题”:最多最少,最长最短。 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复习1:如图,连接A、B两点的所有连线中,哪条最短?为什么? 答:路线2最短,因为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复习2:点P是直线l外一点,点P与该直线l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哪条最短?为什么? 答:PC最短,因为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设计意图:复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垂线段最短”,为最短路径问题做好铺垫。通过识别,也让学生有动态的思想,在比较中,找到最短路径。 探索新知 教师:刚刚的两个问题都是识别最短路径,接下来,我们尝试通过画图,找到最短路径。 引例1: 如图,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C,使得CA+CB最短。 教师: (1)点C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我们不妨先画一个一般的点C,连接CA,CB,我们的目标:找到一个点C,使得CA+CB最小。 (2)观察几何画板的演示:当C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CA,CB也在移动,观察:什么时候线段和最短? (3)同学们可以观察到:当C是线段AB和l的交点,即ACB共线时,CA+CB最短。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作图方法:连接AB,交直线l于点C,点C即为所求。 总结: 从一般的点C出发,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观察图形,并用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教师: 接下来,我们用这样的方法,研究数学史上经典的“牧马人饮马问题”。 例1:如图,牧马人从A地出发,到一条笔直的河边l 饮马,然后到B地,牧马人到河边的什么地方饮马,可使所走的路径最短? ABl A B l 教师: (1)实际问题,首先做什么?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用文、图、示的语言表达。 图形语言: 把AB两地看成两个点,把河近似看成一条直线,C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 文字/符号语言: 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C,使CA+CB最短 (2)观察几何画板:从一般的点C出发,连结CA,CB,观察:什么时候线段和最短? 遇到了问题:无法通过观察,找到满足条件的点C的位置。 (3)继续思考: 若AB在l异侧,只需连接AB即可。能否通过图形的变化(轴对称、平移等),将问题转化为我们研究过的问题呢? 问题的关键:如何把同侧的点B移到另一侧B’,同时CB=CB’呢? 解决的方案:利用轴对称的知识。 做法如下: (1)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 (2)连接AB′交直线l于点C; (3)则点C即为所求的点. 教师:如何证明这条路径最短? 为了证明点C的位置即为所求,我们不妨在直线上另外任取一点C′,连接AC′,BC′,B′C′,只需证明AC+ CB AC′+C′B即可。 证明:由作图可知,点B和B′关于直线l对称, 所以直线l是线段BB′的垂直平分线. 因为点C与C′在直线l上, 所以BC=B′C,BC′=B′C′.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B′AC′+B′C′, (△AB′C′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所以AC+B′CAC′+B′C′, 所以AC+BCAC′+C′B. 总结: (1)实际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文、图、示)表达。需要注意,C是l上的动点,A,B为定点。 (2)轴对称的目的是转移线段,即:将点B转移到直线的异侧,同时CB=CB′,从而转化为研究过的引例: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 练习:有两棵树位置如图,树的底部分别为A,B,地上有一只昆虫沿着A—B的路径在地面上爬行。小树顶D处一只小鸟想飞下来抓住小虫后,再飞到大树的树顶C处。问小鸟飞至AB之间何处时,飞行距离最短,在图中画出该点的位置。 教师:类比例1分析方法。 (1)先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小虫在A——B路径爬行,即小虫P是线段AB上一个动点,小鸟的路线为:DP,PC。那么D,C是两个定点。 (2)将文字转化成文/图/示的语言,在AB上求作一点P,使得PC+PD最短。 (3)回顾刚刚例1的做法即可。 转化成数学问题,迎刃而解啦。

文档评论(0)

至善策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文件问题或需求请留言。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