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防范新形势下的企业网络泄密.docx

试论如何防范新形势下的企业网络泄密.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如何防范新形势下的企业网络泄密 摘要:随着信息化快速的发展,保密与窃密的斗争日 趋尖锐、激烈,对网络安全提出严峻的课题。针对新的网络 泄密和企业计算机网络泄密的特点,提出防范措施,保护企 业安全和利益。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防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完善, 伴随信息产业的发展,企业还存在着对网络安全认识不到位、 警惕性不高、法律意识谈薄等现象,要使企业在参与市场竞 争中不因失泄密而蒙受损失,就必须做好企业新形势下网络 泄密的有效防范。 一、网络泄密的特点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 受到保护, 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 更改、 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从网络 信息系统的安全指标的角度来说,就是对信息的可用性、完 整性和保密性的保护,更确切地说,是对网络资源的保密性 (Confidentiality )、完整性( Integrity )和可用性( Availabifity ) 的保护(简称 CIA 三要素)。 基于网络泄密事件的危害性和高发性,规范计算机网络 的保密管理,防范网络泄密行为,已成为世界各国保密管理 的重点。我国修订后的保密法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 制定了对涉密信息系统全过程的保密管理制度,这是对我国 保密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在这里主要针对网络信息的互联 性、海量性、聚合性,以及与现实的关联性来分析如何防范 网络泄密。 二、新时期网络泄密的防范措施 (一)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物理隔离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保密工作面 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对于使用中油 邮箱及网盘等网络方式传递涉密信息情况,通过采用技术手 段进行常态化监测,发现炼化企业多家通过中油油箱及网盘 传递敏感信息,内容有企业生产技术开发、企业工程初步设 计、生产技术月报、生产销售库存月报、公司综合作业计划、 主要财务指标月报表、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还存在定密 错误,有的标成秘密、机密等。涉密人员的保密素质则是国 家秘密安全的最重要的保障,大到国家秘密安全,小到企业 商业秘密安全。 保密工作存在诸多风险,以中油集团的抚顺石化公司为 例,剖析其网络风险不难看出,企业互联网基础资源受制于 人,加之秘密载体日益数字化、网络化,在信息化快速推进 的情况下,网络泄密风险空前加大;保密重点单位商业秘密 业务多,一旦泄漏将对企业利益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员工文化程度高,网络知识面广,思想又十分活跃,人人都 是计算机高手,他们喜欢网上跟帖,发表言论等,存在泄密 的风险。 此外,还 ??该认识到,物理隔离也不是将涉密系统绝对 封闭。信息必须使用才能有价值, 必须共享才能价值最大化, 国家秘密也不例外。只不过基于国家秘密知悉范围有限的特 性,国家秘密的使用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只能采 用限定的方法。因此,必须保证涉密人员的可靠忠诚、遵纪 守法,进一步完善与落实涉密人员资格审查和管理制度,同 时必须确保网络信息使用方法的安全性,加强对信息传输技 术设备的权威认证。 (二)对涉密人员个人网络行为进行管控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太多的信息处理平台和工具, Facebook、 MSN、 QQ、 Blog、 Twitter (微博)等,社交网络 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逐步形成,它已经成为人们丰富生活、展 示自我、互联沟通、甚至参政问政的重要渠道。为了防止涉 密人员在从事个人网络行为时有意或无意的泄密,应该对于 涉密人员在涉密期尤其是对涉密工作时间段内的个人网络 等行为进行严格的管控。 企业的个人网络管控可采用的措施很多,主要是禁止涉 密人员在互联网计算机及与之相连的软盘、 u 盘、光盘、移 动硬盘等移动存储介质上存储、处理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 息;禁止涉密人员在互联网网盘和云盘中存储国家秘密和内 部敏感信息;禁止涉密人员使用互联网电子邮箱收发国家秘 密和内部敏感信息; 禁止涉密人员在及时通信、 微信、微博、 论坛等互联网应用中发布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涉密人 员发现受到不明邮件攻击等异常现象,可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并迅速向保密部门报告。此外,在平常工作中也要明确区分 工作用和个人用的 u 盘和计算机,坚决杜绝混用,若工作中 接触涉密电子文件,要及时清理,该归档的要及时归档,该 销毁的要急时销毁。 (三)对涉密资料和涉密载体的过程监控 近年来,随着保密科技防护能力的不断增强,计算机及 网络失泄密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与之相悖,由于保密管理 不到位导致涉密载体丢失被盗的情况却多有发生,值得深思。 很多案例进行梳理后发现,主要是少数涉密人员保密意识淡 薄、思想麻痹,造成了泄密恶果。 涉密载体丢失被盗案件情节看似简单,造成的危害却不 容小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是要从“人”

文档评论(0)

yilinsha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