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过劳时代-238页-WN7.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 录 致中国读者 推荐序 中文版自序 序章 过劳的悲鸣声声入耳 “过劳死诊断电脑”因为过劳而瘫痪 这种事合理吗? 合同工和兼职员工都过劳 在医院找回了正常人的生活 “过劳死110”和不断增加的过劳死工伤认定 并非自愿无偿加班 “要更努力地工作,日本人!” 高度资本主义催生出过劳时代 第一章 遍及世界的过劳——全球化资本主义的逆流 从工时缩短的时代到过劳的时代 过度劳累的美国人 双职工工作时间的增加及家庭与工作的矛盾 白领职场也沦为“血汗工厂” 股价至上主义经营模式是过劳的原因之一 过劳和过劳死在英国也成了一大问题 德国的劳资双方就延长工作时间达成协议 法国出现修改每周35小时工作制的动向 工作时间争论的国际化 工作时间的全球性竞争 第二章 家里家外都变成了职场——信息资本主义的冲击 信息革命让工作量增加、工作时间延长 工业革命场景重现 “ 电脑之子”麦当劳 今天的高科技企业和外包业务的扩大 信息化导致日本也多采用非正式员工 “无所不在的网络”时代 迷恋手机和电子邮件的日本大学生 自从有了通信工具,家里家外都成了职场 “浪漫的夜晚也白白断送” 技术压力——不安症和上瘾症 软件开发现场:“加班理所当然”“假日也要工作”“抑郁症患者剧增” 第三章 被消费改变的雇佣与劳动——消费型资本主义的陷阱 消费型资本主义的产生 竞争性消费和“工作与消费循环” 消费主义既铺张浪费也污染环境 “美好的交易时代” 工作很辛苦,就业不稳定 便利店和深夜营业 快递的便利性与过重劳动 发展迅猛的网购背后仍是体力劳动 以速度取胜的单车信使 学生打零工和消费型资本主义 第四章 劳动管制的放松与两极分化—— 自由职业者资本主义的巨浪 新自由主义和市场个人主义 劳动管制的放松和劳务中介商机 引进“ 白领排除制”的目的 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界限模糊? 雇佣形式不断多样化,雇佣关系越来越不稳定 雇佣形式的多样化和收入的两极分化 工作时间两极分化严重 过劳之最:30多岁的男性——4人中有1人每周工作60小时以上 开始整顿无偿加班 废除 《缩短工时促进法》,降下全年工作1800小时的旗帜 何谓工作时间个人化? 如何评价“ 自发性过劳” ? 从最高法院判决看雇主保障劳动者健康的义务 第五章 劳动准则和生活方式 关于工作时间的历史回顾 限制和缩短工作时间的历程 ILO的劳动标准和日本的 《劳动基准法》 架空 《劳动基准法》的“三六协议” 美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运动” 英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运动” 工作时间就是生活方式 兼职时薪改革与“荷兰模式” 日本男女的工作时间差距与收入差距 美国的减速生活者增加 日本人生活方式的种种转变 菜园家庭革命 生活方式运动也会带来商机吗? 终章 给过劳踩刹车 对饮食、睡眠和家庭生活的现状,你满意吗? 工作太忙,无暇往来邻里,也无暇参与选举 过劳危险多 长时间密集劳动诱发交通事故 工作压力太大,抑郁症患者增多 给过劳踩刹车 缩短工作时间,杜绝超负荷工作—— 防止过劳的方针与对策 后记 附录 参考文献 写在岩波新书新赤版第1000部出版之际 致中国读者 隋唐时代以来,日本在约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努力学习中国的学 术、艺术、技术和文化。日本今日之发展,即仰仗中国伟大先哲长期以 来的言传身教——这样说并不为过。中国,有学恩于日本。如今,借由 新经典文化的翻译和出版,岩波新书来到中国读者面前,我想,这也算 是对中国学恩的一点点谢意吧。 岩

文档评论(0)

中国邮电传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不能下载请联系!本账号发布文档部分原创,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和个人收集,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版权为原作者所有,侵删。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1012126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