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艺术 9.2 岭南特色戏剧艺术 潮汕木偶戏.pptVIP

岭南文化艺术 9.2 岭南特色戏剧艺术 潮汕木偶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潮汕木偶戏 09文秘五班 王梓佳 37号 潮汕木偶戏是如何演变发展 潮汕木偶戏俗称“纸影戏”,是明代由福建传入的皮影戏衍变而来,形成于清代铁枝。 最早的铁枝木偶是从纸影戏发展而来的,艺人们操纵偶像在透明的箱子里表演,与皮影戏大至相同,到二十世纪初,潮州一带的铁枝木偶戏班纷纷参照当地潮剧的舞台表演模式,改用绣帘作为幕布,台上摆上小桌子、小道具,曲调改唱潮剧,至此潮州木偶戏就初步形成了。 木偶戏的剧目、偶像装扮、唱腔、音乐甚至舞台装置都与潮剧一样。人物表演凡举手投足、身段、水袖以至扇子、刀枪格斗,都能模仿潮剧的程式表演得生动自然,故有人称之为“微型潮剧”。潮汕地区的木偶是我国独特的“铁枝木偶”,主要是由两根木棒,不用提线直接操纵。 木偶戏又叫铁线木偶或阳窗纸影戏,是流行于广东省东部的民间傀儡戏剧种,演出时用木偶身上的铁丝完成操纵动作。它发源于潮州地区,所以也有人称它为潮州木偶戏。 现在在潮州地区活跃着一百多个木偶戏班,每到岁末年初,这些戏班总有唱不完的曲、演不完的戏,是潮汕地区游神赛会等场合重要的酬神戏。 小小的木偶,大大的学问 铁枝木偶的偶头使用红泥塑成,晒干后烘烤定型,再涂上颜料,按照不同的角色身份,画成各种人物的脸谱。偶身用木头削制,装饰采用传统潮绣工艺,官服、铠甲都是用手工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生旦净末丑都有不同的装束,演出时偶头和偶身装在一起,就成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戏曲人物。 每个有一尺六寸高,可别小看这么一个个小木偶,每一个可都是潮汕优秀地方艺术的结晶。那一张张表情丰富,栩栩如生的泥塑脸谱,是浮洋的泥塑名师所制;那一顶顶造型各异、珠翠交辉的帽子则出自汕头工艺师之手;而那些穿金绣银,千姿百态的戏服则印证了潮绣的精美细致…… 演出的幕前幕后 戏班演出时先要搭建舞台,台上铺着草席,操纵木偶的艺人盘膝而坐,坐在台上正中的人一般是资历较浅的艺人,叫中剧,左侧叫副剧,是操纵偶人的第二把手,位于右侧的叫正剧,是戏班的核心人物。 传统的木偶戏班由九人组成,操纵、演唱、伴奏各有3人,剧中角色多的时候,操纵和伴奏也要兼演唱,传统木偶戏班有这么一句俗语“手敲鼓,脚打锣,口唱曲,头壳撞深波”,道出了木偶艺人的多才多艺,也形容了他们演出时的繁忙、辛苦。 * * ——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 潮汕木偶 的学问 表演幕前 幕后 演变 发展 逢年过节的演出 木偶操作 木偶操作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