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17∕T 245.5-2020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 第5部分:杨树黑斑病(驻马店市).pdfVIP

DB4117∕T 245.5-2020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 第5部分:杨树黑斑病(驻马店市).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CS 0 1.040.65 B 60 DB4117 驻马店市地方标准 DB 4117/T 245. 5-2020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 第 5 部分:杨树黑斑病 2020 - 08 - 31 发布 2020 - 09 -15 实施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17/T 245.5--2020 目IJ 1=1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规范》拟发布以下部分: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规范第1 部分:总则)) : 一一《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规范第2部分:美国白峨)) :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规范第3部分:杨小舟峨)) : 一一《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第4部分:天牛类蛙干害虫)) ;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第5部分:杨树黑斑病)) ; 本部分为DB4117!T 245 的第5部分。 总则是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的通用要求,可单独使用:分则是各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调 查与防控要求,与总则配套使用。 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驻马店市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驻马店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范大整、朱洪、崔晓琦、李娟、郭华、常建林、王保中、青文峰、王志敏、 王新建、王鹏、曹植源、刘端、徐彬。 I DB4117/T 245.5--2020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 第 5 部分:杨树黑斑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杨树黑斑病的术语及定义、调查和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驻马店市杨树黑斑病的调查和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084117/T 245.1-2019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 (林造发 (2012) 26号)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杨树黑斑病 杨树黑斑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盘二J包属真菌,分生于包子盘位于发病叶片角质层下,分生于包子为双 细胞,无色,上面细胞大于下面的细胞,前者呈钝圆状,后者稍尖。 该病传播的途径主要为空气的流动 作用,病原于包子随着风力的作用自病部传到健康杨树的叶片上,造成其发病。杨树黑斑病的发生比较随 机,聚集发生。 3.2 感病率(叶子受害率) 指遭受叶部病害危害的林分,单位面积土感情的叶片量占全部叶片量的百分比。 3. 3 林木死亡株率 指单位面积土林木遭受有害生物危害致死的株数占调查株数的百分比。 4 杨树黑斑病的危害症状和发生规律 4. 1 危害症状 杨树黑斑病是杨树主要病害之一,幼树发病后危害更大,严重的可直接造成杨树幼苗死亡。危害的 部位主要是茎和叶片。发病造成叶片早脱,影响光合作用,减少树体养分合成,使树体长势衰弱,加重 其它病害的发生,不利于其安全越冬。 DB4117/T 245.5--2020 发病初期首先在叶背面出现针状凹陷发亮的小点,后病斑扩大到1 毫米左右,黑色,略隆起,叶正 面也随之出现褐色斑点 5天~6天后病斑(叶正、反面)中央出现乳白色突起的小点,即病原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