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宁夏银川.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引 言 银川—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地处银川平原核心地 带,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与美丽风光的塞上名城,也是全国101座历史 文化名城之一。 银川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更有2000多 年的建置历史和建城历史。自秦汉以来,在今银川市境内先后经历了 朐衍县、廉县、灵州县和怀远县等县级建置的历史变迁。宋夏时期, 今银川市以西夏国都的地位成为当时中国三个政治中心之一。蒙元帝 国时期,今银川市为西夏中兴行省的首府。明代,宁夏镇(今银川市 老城)为北方“九边重镇”之一。清代沿袭明制,后改置宁夏府,隶 属于甘肃行省。府下设有州、县。中华民国建立,初设朔方道,后建 宁夏省,道衙、省府均驻今银川市。1947年,正式命名为银川市。 新中国成立之初,保留宁夏省建置。1954年9月,宁夏省建置撤 销,原宁夏省辖地分属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甘肃省银川专 区,银川市为专员公署所在地。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银川市成为全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首府。1961年、1962年,银川 市先后设立城区、新城区2个县级市辖区。1972年2月,永宁县划归银 川市;同年9月,增设银川郊区。1975年11月,贺兰县划归银川市。 2002年10月,撤销银川市城区、新城区、郊区,改设银川市兴庆区、 西夏区、金凤区。同年,灵武市划归银川市代管。至此,银川市辖兴 1 庆区、西夏区、金凤区和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2014年,全市总 面积9555.38平方公里,总人口212.89万人,其中回族53.38万人,占 全市总人口的25.1%。 银川是典型的移民区,历代移民为银川的开发做出了特殊的贡 献。移民“五方杂处”“风俗不纯”,从而逐步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 地域文化特点,构成了“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美丽形象。 银川地理位置优越,是农区、半农半牧区与牧区的交接地带。古 来即为内地与河西走廊之间的交通捷径。包兰铁路纵贯银川南北,打 通了这里与华北、西北以至全国各地的联系,成了银川经济发展的大 动脉。中银太铁路使银川与东部沿海的联系更为便捷。银川空港口岸 的使用拉近了银川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距离,特别在宁夏与阿拉伯 国家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的银川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 重要商贸城市,位于呼—包—银—兰—青经济带的中心地段,也是宁 蒙陕甘周边约50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2012 年10月,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正式启 动,银川市迅速行动,奋力创造“银川速度”,将银川逐步打造成为 向西开放的经济“桥头堡”。 雄浑的贺兰山与不息的黄河,一起造就了银川平原,在这块土地 上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明。历史的年轮、多元的文化在这里积淀,珍 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银川历史的传承,塞上古城银川在历史文 明传承与创新定位发展的目标中彰显着它的发展个性。 2 自然环境 银川市东与吴忠市盐池县、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 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为邻,南与吴 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石嘴山市平罗县。其地域范围在北 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全市总面积9555.38平方 公里。 银川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 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地貌类型多样,自西向东分为贺 贺兰晴雪 3 贺兰山落日余辉 兰山地、洪积扇前倾斜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湖沼平原、河谷平 原、河漫滩地等。海拔在1010~1150米,土层较厚。银川西部的贺兰 山为石质中高山,呈北偏东走向。全长约150公里,宽20~30公里。最 高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是阻挡西北冷空气和风沙长驱直入银川的 天然屏障。贺兰山在银川市境内近70公里,面积5.88万公顷,山高坡 陡,气势雄伟。 银川位于中国东部、西部两大构造带的枢纽部位。在大地构造 上,属于中朝准地台鄂尔多斯西缘凹陷带的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