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题 解 与 时 代 背 景 发表于1884年,原题为“首饰”。文题即是本文线索。 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爱慕虚荣,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这种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他们羡慕上流社会,爱慕虚荣。作者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于他们有很深的了解。 口述故事梗概 文本整体感知,梳理情节脉络 快速浏览全文,小说围绕“项链”都写了哪些情节?请给每一个情节拟设标题。 (1)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是否符合生活实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如何看待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 性格决定命运,情节的发展是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的。??? 孤立地看“丢项链”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联系全文(尤其是前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决定的,如果她不去借,那么也就不会丢,但她的性格促使她要去借,即便这次不丢项链,也会有其它甚至是更惨的事等着她;另一方面,在晚会上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及后来的“赶快逃走”,在这种慌乱陶醉中丢失东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 1、作者如何描写玛蒂尔德在借到钻石项链前后的心理变化? “犹豫不决”、“不断问”——没有见到项链时的不安; “心跳”、“发抖”、“出神”——发现钻石项链时的激动、神往 “迟疑”、“焦虑”——担心对方拒绝时的犹豫不安; “跳”、“接”、“亲”、“跑”——得到允许后的兴奋。 作者通过一系列神态、动作描写刻画她在借项链时的几个心理变化,淋漓尽致地揭示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精神世界。 2、玛蒂尔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观点应该是多种多样,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正反面兼有的。) 玛蒂尔德这种根深蒂固的虚荣心是怎么来的? 来源于社会,个人是不能脱离社会存在的,个人的性格源于社会的熏陶。当时,整个社会就是浮华、势力又虚荣的。 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这种虚荣浮华的社会风气? ①“因为女人原本就没有什么等级和门第之分,她们的美丽、娇艳、丰韵就是她们的出身和门第;她们天生的敏感、温柔的性情和灵活的脑筋就是她们唯一的等级。”②其他人物也爱慕虚荣路瓦栽先生:她之所以花很大力气弄到那张请柬并且为此“得意扬扬”,是因为晚会的请柬“大家都希望得到,可是很难得到;一向很少发给职员”,并且“这是一个好机会”,“在那儿可以看见所有官员”。他的醉心名利、爱慕虚荣是显而易见的。福雷斯蒂埃太太:她之所以去珠宝店买漂亮的青缎盒子来装假项链,又不告诉玛蒂尔德项链是假的,是为了使这挂至多只值五百法郎的假项链看起来像钻石项链,又用这挂假项链来显示富有、抬高身价。她同样爱慕虚荣。 十年还债,她用坚韧的性格,谱写了一曲令人赞叹的英雄之歌;十年艰辛换来自己灵魂的升华;十年悲苦让玛蒂尔德走出了虚幻的迷雾,回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活…… 困惑一 在项链丢失之后,如果玛蒂尔德直接去告诉朋友,朋友很可能会告诉她,那项链只值五百法郎,那么玛蒂尔德就不会有这十年的还债艰辛了。可是,她为什么没有告诉朋友丢了项链呢? 困惑二 她让她丈夫买衣服时,她小心翼翼地说出了“四百法郎”,还怕她丈夫拒绝和骇叫,面对“三万六千法郎”时,她怎么能舍得呢?她为什么不买一个赝品蒙混一下朋友呢?甚至她就根本没产生过买假的来蒙混过关的念头。 困惑三 本来,她是那样的美丽动人,并且,她还一直梦想着“高雅和奢华的生活”;但是,为了还债,她竟不惜让自己变成一个粗壮耐劳的妇女。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吗?凭她的姿色,再加上那次舞会的成功,她就真的想不出快速挣钱的方法吗?(比如可以出卖她的色相和肉体——做“小姐”、被包养或做“二奶”)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在于它的主题的多元性,形象的多解性。艺术是不能追求统一的,得到了统一,便落入了平庸。因此,我们对玛蒂尔德的解读只要能做到自圆其说,即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多一份睿智与理性,多一份成熟与深邃的体现。所以,同学们大可不必拘泥于老师的认识和讲解,而应“胸中有丘壑,天地在我心”。 小说的主题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自然的完成的,正如对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一样,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历来有较大的争论,目前还在进行之中,尚无权威定论。综合这些争论,大概有以下七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理由是什么?或者你说说其他的看法。 第一种:虚荣 第二种:梦想 第三种:赞美 第四种:诚信 第五种:差异 第六种:命运第七种:同情 《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03行政管理学答案.doc
- 20080218_天清汉马USG系列_HA配置指南_V1.1.pdf
- 20090216_霞光道5号_销售专题沟通会会议纪要.doc
- 20091202识字阅读的敏感期.doc
- 20100902钢材 专业市场调查问卷.doc
- 20110125养生堂视频李铮讲解千古名方之血府逐淤汤.doc
- 20120109“一人一故事”观后感.doc
- 20120312_From_The_Autobiography富兰克林自传部分.doc
- 20120617升龙城商业销售百问.doc
- 20120703三级传染病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doc
- 人教版必修四 unit1 using language reading Why-not-carry-on-her-good-work.ppt
- 人教版必修四Unit 1 Reading.ppt
- 人教版必修四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s reading.ppt
- 人教版必修四unit 2 词汇教学.ppt
- 人教版必修四unit 3 词汇教学.ppt
- 数值分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李庆扬).pdf
- 数值分析第五版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主编课后习题答案.pdf
- 数值分析第五版全答案chap5.doc
- 数值分析读后感.doc
-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 雅克比迭代、高斯赛德尔迭代、超松弛迭代.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