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什么是环境行为心理学
1、先民对环境行为心理的认知
在国外,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学者对人的行为、心理都有过论述。 被誉为医
学之父的古希腊的希波克瑞特( Hippocrates )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
郁质 4 种类型。
2 、对 20 世纪世界发展思潮的反思
唯经济增长论 :从 20 世纪下半叶起, 人们一味把经济增长的数量简单的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强
弱的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被简单地规定为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 这样一来, 单纯的
经济增长就带来了人口膨胀、资源匮乏、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经济危机、贫富
不均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3 、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需要
在此背景下, 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思想:认为经济、社会的发
展必须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相协调, 人类社会的发展要处理好人口增长、 资源使用与环境维
护三者之间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的第一本教科书在 1974 年编著完成, 随着环境行为心理学科的发展和普及, 1986
年,其正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至此,环境行为心理学正式出现在学术界中。
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相关的学科主要有
①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②建筑学 (Architecture) ③行为科学 (Behavioral science )
④心理学( Psychology)⑤美学( Aesthetic )
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相关的学科主要有:
②建筑学( Architecture)
a.1959 年,凯文 .林奇( Kevin Lynch)的《城市意象》一书,把道路、边界、区域、结点、标
志物 作为城市意向的 5 种构成要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认为它们的相互结合形成了人们对
城市的心理印象。
道路——线形元素, 城市意象的主导元素, 人们通过在道路上的移动来观察和认识城市, 其
它的元素都是沿着道路展开布局。
边界——线形元素,起到了划分领域的作用。
区域——面,由于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而联系形成了二维的平面。
节点——点状要素,两层含义: a.道路的连接点,是人们集中的焦点; b.某区域的中心点,
是区域的核心和集结的中心。
标准物——点状要素,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可意象性 .
b.1966 年,霍尔( Hall) 出版的《隐匿的尺度》 (The Hidden Dimension )一书,是从极为
精细的角度来分析环境—行为—心理的相互关系。
3 、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需要
② 1966 年,霍尔( Hall) 出版的《隐匿的尺度》
a.密切距离: 是在父母与子女, 夫妻之间的距离。 近程距离 (0 -15cm)是耳鬓厮磨的距离;
远程距离( 15-45cm )是促膝谈心的距离。
在密切距离内,可以清楚辨认对方表情的细微变化,嗅觉、听觉、震动、触觉的感受非常敏
锐,会伴随着较为亲密的行为发生。
b.个体距离: 是师生、 朋友、亲戚间相处的距离。 近程距离 (45 -75cm )是握手言欢的距离;
远程距离( 75 -120cm )是挥手致意的距离。在个体距离内,可以看清对方的面目,听清对
方的言语。此距离也适用于顾客与售货员,游客与导游。
c.社会距离:是同事、上下级、邻居相处的距离。
近程距离( 120-210cm )是在教研室内老师们备课的距离,既不会相互干扰,又保持了交
流的可能;远程距离( 210 -360cm )如上下级开会,中间放着桌子,以保持距离和维持严
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气氛。二者必须大声讲话才能听清,但同时会影响别人。
d.公众距离:是演讲、演出、上课所需要的距离。近程距离( 360-750cm )是受到威胁可以
见机行事的距离;远程距离( 750cm 以上)面部表情难以识别,必须大声说话,采用缓慢语
速, 陪以大幅度的姿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