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巷道维护原理
技术
8.1无煤柱护巷
8.1.1护巷煤柱的稳定性
留设煤柱一直是煤矿中传统的护巷方法,传统的留煤
柱护巷方法是在上区段运输平巷和下区段回风平巷之间留
设一定宽度的煤柱,使下区段平巷闭开固定支承压力峰值
区(图8-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区段平巷双巷掘进和使用,技术管理简单,对通风、
运输、排水、安全都有力。但是,媒柱损失高达10%
30%;且回风巷受二次采动影响,巷道维护困难,支护费
用高。煤柱支承压力向底板传播,不仅影响临近煤层的
开采和底板巷道的稳定,还成为引发冲击地压的隐患。
煤柱宽一般为10~30m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煤柱的荷载
(1)煤柱荷载的估算
目前国内外研究都认为,护巷煤柱上的荷载,是
由煤柱上覆岩层重量及煤柱一侧或两侧采空区悬露岩
层转移到煤柱上的部分重量所引起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如图8-2所示,一单位煤住长度上的总载荷P为
D- cot d
P=(B+D)×H
式中
B-煤柱宽度,m;
D采空区宽度,m;
H一巷道埋深,m;
δ-采空去上覆岩层跨落角
上覆岩层平均体积力,kN/m。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煤柱单位面积的平均载荷即平均应力:
B+D)×H-D2cot/4
y
上述计算尽管经过简化,以平面问题代替空间问题,
以均质的上覆岩层取代复杂的岩层赋存状况,不考虑
煤住边缘部分会产生应力集中以及由于煤住边缘部分
破坏引起应力向煤柱深部转移,未涉及上覆岩层的移
动等。但迄今它仍为比较简单和实用的煤住载荷估算
方法,并认为平均应是判断煤柱载荷的重要参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煤柱宽度的理论计算
护巷煤柱宽度的理论计算有按煤柱的允许应力,煤
柱能承受的极限载荷,以及按煤柱应力分布等多种方
法。各种方法的基本点都认为:煤柱的宽度必须保证
煤柱的极限载荷σy不超过人它的极限强度R。
煤柱的极限强度见7-5、7-6式,煤柱的宽度B计
算式:
10O/(B+D)xH-D2cob=R0.778+02
00/(B+D)× H--D cot=R1064+0.6分
2煤柱的应力分布
(1)一侧采空煤柱(体)的弹塑性变形区及铅直应力的
分布
假设采空区周围的煤柱(体)处于弹塑性变形状,煤柱
的铅直应力σy的分布如图8-3中1所示。σy随着与采空去边
缘之间距离x的增大,按负指数曲线关系衰减。在高应力作
用下,从煤体(煤柱)边缘到深部,都会出现塑性区(靠采
空区侧应力低于原岩应力的部分称为破裂区)、弹性区及原
岩应力区(图8-3)。弹塑性变形
状态下,煤柱(体)的铅直应力σy的分布如图8-3中2所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煤柱(体)的承载能力,随着远离煤体(煤柱)
边缘而明显增长。在距煤体(煤柱)边缘一定宽度内,
存在着煤柱(体)的承载能力与支承压力处于极限平
衡状态,运用岩体的极限平衡理论,塑性区的宽度,
即支承压力峰值与煤体(煤柱)边缘之间的距离x0为:
m KyH+C cot
25f5(
P,+Ccot o)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式中
K-应力集中系数
P1-支架对煤帮的阻力;
m-煤层开采厚度;
C-煤体的粘聚力
q-煤体的内摩擦角
煤层与顶板接触面的摩擦因数
周应力系数
1+sinop
q
在生产实际中,x0的变化范围为3~20m,一般为
5~12m。应力降低区宽度的变化范围为2~7m,一般为
3~5m。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两侧采空煤柱的弹塑性变形区及铅直应力的分布
两侧均以采空的煤柱,其应力分布状态主要取决于回采
引起的支承压力影响距离L及煤柱宽度B,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B2L时(图8-4),煤柱中央的载荷为均匀分布,且
为原岩应力YH。由于煤柱边缘应力集中,煤柱从边缘到中
央,一般仍为破裂区、塑性区、弹性区,以及原岩应力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