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通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五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pptx

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通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五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1 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2.(2017课标Ⅱ,27,4分)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 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3.(2016课标Ⅰ,27,4分)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 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 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4.(2020浙江7月选考,7,2分)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 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 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  ) A.丞相  B.内阁  C.六部  D.刺史;5.(2020天津,3,3分)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 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 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  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6.(2019北京文综,15,4分)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 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知识拓展????明朝内阁制 明朝内阁制真正建立是在明成祖时,明宣宗时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 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 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帝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 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作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 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明朝内阁制使军政大权完全 集中到皇帝手上,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7.(2018北京文综,14,4分)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 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 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8.(2017天津文综,1,4分)“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 ‘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 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 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9.(2018课标Ⅰ,41,12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 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 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 《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 用。(12分);答案 (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 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 的传播。 【评分细则】 第一小问,乡约制度的变化。(6分) ①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3分,只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的给3 分。“宣讲‘圣谕’”如果答成“加强思想专制”等,也可相应给分) ②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3分) 其他答案:关于“变

文档评论(0)

有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有点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0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